香港商报:诚信危机阻中国企业成长 拖慢现代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香港商报:诚信危机阻中国企业成长 拖慢现代化
2009年01月14日 15: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月14日电 《香港商报》14日刊文说,内地商家虽已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但他们的发展过程可说是披荆斩棘。内地商家对于“诚信危机”早已见怪不怪;诚信风险比市场风险更大,国内外学者都强调,真正拖慢中国现代化步伐、削弱现代化成果的是诚信危机。

  文章摘录如下:

  内地商家虽已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但他们的发展过程可说是披荆斩棘,面对的困难比起外商和港商,有过之而无不及。

  内地商家对于“诚信危机”早已见怪不怪。轻则,说话带水份,做事留一手,约定不确定。重者,市场上满布弄虚作假的信息和产品,社会上充斥尔虞我诈、真假莫辨的恶像。如此一来,殷实商人受骗受疑,受害受气。忠诚企业对内对外,时刻提防真假。个人、企业以至整个社会都背着沉重的包袱。可以说,诚信风险比市场风险更大。

  诚信危机随即带来翻版、冒牌、假货等问题,内地商家正是最大的受害者。一见有利可图就一窝蜂涌上“争食”,反映了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感,总想找些“可靠”的事来做。不过,这也助长了弄虚作假,捷足先登的风气。

  内地传媒频频揭发有问题食品和药物--“流料”、“加料”、“毒料”、“坏料”、“过期料”……骇人听闻。虽然传媒“爆料”是有针对性的,但一时之间却震碎了消费信心,令正当商人损失惨重。

  就以“毒奶粉”事件为例,官员被查处,生产商被吊销免检执照,负上社会责任,但事件并未能平息,而且牵连到各类农产品和食品。试问一般工人又怎知三聚氰胺为何物?掺奶就能避过蛋白质含量的检测,这是一般人都懂的化学常识吗?整个行业长期建立起来的国家级品牌既被一种化学剂迅速摧毁,不禁令人惋惜慨叹。

  另一种情况是假冒货长期渗入市场,慢性重挫消费信心。多年前,一位内地中医师将祖传秘方研制成生发水,赢得国内外医学界的认同,一时之间风行全国。不料,市面上逐渐冒出不计其数的假冒货,鱼目混珠,消费者根本无法分辨真假,索性不买。济世医商的知识产权亦被高昂的社会成本所拖垮,假货取缔正货,真是天大的讽刺!

  为了保护品牌,人们争相注册商标,但顷刻间庞大的申请个案却又急速消耗了社会资源。就以食品药品检验管理为例,美国FDA平均受理的申请个案仅百余宗,而在中国则要处理上万宗。药商要苦等批核,经济损失之大,难以想象。又以商标注册为例,在本港申请,数月内就取得证书,但在内地却可能花上数年仍未取到证书,皆因申请个案极多,即使已获批核,仍须排队等候证书印发。

  人口庞大、社会结构复杂,政策难免繁复,但有些利民的政策反而造成新的矛盾。就以税务优惠为例,减免税项无疑吸引了大批外商和港商,却令内地商家妒忌,肥水先流别人田。实力较强的内资纷纷出国注册公司,再回国成为外资,争回甜头。实力不强的就更吃苦头,更难有公平的竞争机会。政府又被迫出新招打击假外商,情况越复杂,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就越被扯高。

  尽管如此,内地企业仍能发展起来,继而打进国际市场。企业改变不了社会,但能调整自身去适应社会。适者生存,能够在复杂环境中生长,生命自然强大。

  国内外学者都强调,真正拖慢中国现代化步伐、削弱现代化成果的是诚信危机。自己人都不信自己人,又谈何让外人相信自己呢?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人文和谐,中国不再贫穷,但仍未富裕;不再落后,但未算先进;不再疲弱,但不够富强。唯有降低社会成本、提高诚信度,才能同时实现经济和谐、科技和谐、环境和谐以及社会和谐。(张亦辉 香港国际中小企联合商会副会长)

【编辑:官志雄
    更多海外华文报摘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