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国内“大爷”文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感受国内“大爷”文化
2009年01月15日 17:08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自从有了孩子,我一直就没有回国。一来孩子体质比较弱怕他经受不起长途旅程的折腾;二来自己办公司也比较忙一直抽不出空回国。等到孩子差不多八岁左右,才带着他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

  到中国旅游,本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尤其带着儿子,让他们从小能够切身体会一下中国的风土人情,到各个历史景点感受一下中国的文化传承,真是胜过书本上一万个对长城、故宫、兵马佣介绍的文字与图片。可是,未曾想这个爱国主义教育适得其反,让我这个做家长的有些尴尬。

  回国的第一个月,我和太太带儿子特地选择坐火车这个交通工具出去旅行。对于在多伦多出生的儿子来说,火车并不是一个很常见的交通工具。他一开始特别兴奋地坐在车厢里四处张望,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开始像我提一些让我尴尬不知如何回答的问题。譬如,为什么大家会在那么拥挤狭小的车厢里抽烟?为什么列车员扫车厢的时候还有乘客往地下扔垃圾?为什么厕所里都挤着人?为什么人们讲话那么大声好像在吵架?为什么每到一个站总会有那么多人举着篮子争先恐后扑过来非要卖东西给你?

  其实答案不是没有,只是我不想说,因为我不愿意让他们在心中种下太多对中国负面的印象,尽管我知道我的努力最终可能仍会是徒劳。

  前几天,应朋友之邀和太太儿子一起去一家饭馆吃饭。因为朋友想让我们尝尝当地比较特色的地方小吃,去的也是一家街边的排挡。奇怪的是,当时我们吃的菜比较咸,我就叫服务员添一些茶水;结果我好声好气叫了三遍,服务员瞟了我几眼,愣是没过来。我朋友粗声粗气呵斥的口吻叫了只一遍,服务员就乐不颠地跑过来添了满满一壶茶水。那架式就像是奴隶主在吆喝自己的家奴,声音比那旧时为官老爷在前面开道的衙役还凶猛。可周围的人们似乎并不以为奇,估计是司空见惯了。

  据说这样才特别能张显出自己是个大爷的身份,请客时在客人面前也显得面子十足。太太看在眼里抿嘴一乐,回头跟我说,看来做先生不如做大爷吃香。你落伍了。

  我不以为然,可是后来几次经历的事情,让我不得不另眼相看这个“大爷文化” 。

  因为这次回国的时间比较长,趁着这个机会,我也客串给朋友公司做了一段时间的顾问。在公司里的这段时间,我每每看到公司里的主管用大爷嘴脸面对下属,以在美国完全可以被视为人身攻击的方式进行训斥和辱骂,而同一个下属当他 / 她点头哈腰地承受了上司如此的辱骂之后,转过身去便将同样的待遇抛给他 / 她的下属;而在街头上,则更不用说了。在北京,曾目击过一个警察如何像流氓一样欺辱讹诈一个骑板车的民工,而这个民工却自始至终满脸谗笑不敢回一句话;也在浙江义乌的火车站,看到另一个骑板车的民工如何凶蛮地当着众人的面,狠狠地抽一个应该是比他地位更底的刚进城的乡下人耳光。

  乘飞机从杭州到北京,身后坐着一位不知道何等来历的中国人,想必自己以为应是有点钱,或是有些权的。从登上飞机的一刻到最后下了飞机的一秒,一路上全机舱里就听他大着嗓门哇啦哇啦地不停,把空中小姐呼来唤去地指挥得团团转,仿佛是在使唤他自己的私家女佣,神气活现地,觉得自己特有身份,有脸面。

  其实让人看着十足的缺乏教养,浅薄可笑。我就忍不住想,如果他真是那么大牌,何不买个头等舱的位子,坐到前面让空中小姐好生伺候着,也般配他有钱有地位的身份,却要挤在普通舱里拿腔做势,真是让人看着莫名其妙。可以想像这样的人,平时走在外面是如何自以为是,迈起步子来,一定会以为屁股下面至少抬着八乘的大轿。

  这种“大爷文化”造就了每个人出门时,无论时间场合,都要穿上最漂亮最贵重的衣服,以在公众场合显示自己很有身份,从而获取别人的尊重;这种“大爷文化”造就了即便上班骑车也不过十分钟,开车却要堵半个小时,而仍然前仆后继争相购买私家车的人群,以显示自己富有与高人一等。

  这种 “大爷文化”造就了全民族的小心谨慎,永远带着怀疑的眼光审视着周围的人群,害怕被骗,也常常被骗,有了机会也毫不迟疑地去骗别的傻瓜以显示自己的机警与聪明;这种“大爷文化”造就了全民族的心理学家,在与别人的初次接触时,每个人都隔着大脑中的门缝细心揣摩对方的身价与身份,在自己心中暗暗排列高低的档位,然后逐一划归属于要向他 / 她磕头的一族,或是将来有机会可以扇耳光的一类。

  这种“大爷文化”造就出与人交往时,如果你客气礼貌地对人说话,人家定会以为你身份卑微,或者有求于人,于是对你横眉竖眼,不屑正视;而你故意扯起了嗓子,一副土匪的样子高声吆喝,别人却会立即对你点头哈腰,唯唯诺诺,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不知道有着什么背景的何方神圣。

  畸形的“大爷文化”很是给我和太太甚至儿子上了一课。也让我自己好好的反思了许多。不仅是这种风气在社会上盛行,悄无声息地渗透在各个角落;在麦当劳小坐,隔壁的两个人高声地谈论自己如何正在做着上千万,上亿万元的某个项目,一边用眼角的余辉探视是否引来了周围敬慕的眼神;这种风气甚至影响到幼儿园、小学、中学;小孩子有样学样,爱炫耀、不仅向熟悉的人,更向陌生人表现自己父母或者亲戚有多高多特别的身份,如何与众不同。

  我有个朋友是做警察的,每次帮忙去接表姐的孩子总被要求穿上警服,然后就听小孩在那儿吓唬其他的孩子,你们要是再不听我的,就让我阿姨把你们都枪毙了。把我的朋友弄得哭笑不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摘自加拿大《北美时报》 作者:夕子)

【编辑:官志雄
    更多海外华文报摘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