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中国总理信心何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美国侨报:中国总理信心何来?
2009年02月02日 09: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2月2日电 美国《侨报》日前刊出评论文章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非常时期,更考验经济社会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甚至影响者。中国总理的信心来自国家实力,更来自清醒的认识——温家宝所说“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也造成较大冲击,我们正面临严峻挑战”,才是建构信心的现实需要。信心当然不该是空喊口号,因为中国人在行动。

  文章摘录如下:

  中国总理温家宝的欧洲之行被称作“信心之旅”——他于1月28日在达沃斯发言时表示,当前中国仍然“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信心,由此成了媒体热词:有评论认为“中国已成为抗御危机的信心之源”,《纽约时报》称“中国总理给达沃斯注入乐观情绪”;美联社称“温家宝总理给世界经济论坛带来谨慎的乐观”;《福布斯》杂志文章干脆以“温总理说,别担心”为题……

  可供乐观的素材的确不少:国内有学者网上辩论中国经济复苏的时间应该是今年第三季还是第一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中国内需依然旺盛,短期内不存在风险”;半个月前,联合国报告认为今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度将达50%。

  在大起大伏的2008年,中国经济仍创造出9.0%的增长率,而近来国内旅游系统所公布的一系列“令人欣慰”的节日消费数据,也让人怀疑中国经济是否真的受到了金融海啸的冲击?

  纵观历次世界性金融或经济危机,最可怕的确是市场丧失信心。因此,在危机面前“信心与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温家宝语)。然而,信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有信心”不等于绝对乐观,更不能主观臆测,信心来自实力,来自于对现实的清醒认识。

  从美国次贷危机到全球金融危机,虽然市场关联度高的欧美国家大受牵连,但中国也非“一枝独秀”。一些中国学者和媒体关注中国金融业为何“独善其身”远不如深刻了解西方金融危机发生的内因更有价值。西方不亮东方就一定亮吗?

  经济结构的不同并不意味着长治久安。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于1月29日在达沃斯论坛上就道出这样的现实:中国现在的消费规模只有1.5万亿美元,比美国10万亿美元还差得很远。即使按照每年增长10%-15%的速度计算,也需相当长时间才能达到一定量级。

  在全球金融危机这样的非常时期,更考验经济社会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甚至影响者。中国总理的信心来自国家实力,更来自清醒的认识——温家宝所说“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也造成较大冲击,我们正面临严峻挑战”,才是建构信心的现实需要。

  信心当然不该是空喊口号,因为中国人在行动。(钟海之)

【编辑:官志雄
    更多海外华文报摘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