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走近“最柔软的群体”:信息化托育服务 跑出爱的“加速度”

走近“最柔软的群体”:信息化托育服务 跑出爱的“加速度”

2019年11月22日 17:16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网上海11月22日电 题:走近最柔软的群体:信息化托育服务 跑出爱的“加速度”

  作者 高志苗 郁玫

  每天,上海市闵行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主任王淳都会打开托育监管平台APP,查看全区17家托育机构午餐留样、消防检查、人员变动等信息的上传情况,当平台提示从17降到0,没有“预警”时,他才安心地继续忙手头上的工作。

资料图:小朋友正在做“立蛋”游戏。<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刘文华 摄
资料图:小朋友正在做“立蛋”游戏。中新社记者 刘文华 摄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以来,很多双职工家庭面临幼儿无人照看的难题。这群“最柔软群体”即2-3岁孩子们的入托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上海积极推进托育服务,2018年出台《关于促进和加强本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政府引导、家庭为主、多方参与”的思路,鼓励社会以多种形式提供托育服务。

  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李燕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早期托育机构和人员管理方面,上海有很多资金投入。上海在托育方案设计、人员培养等方面的举措在全国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推广性,对很多托幼机构有一定的辐射作用。”

  位于上海西南的闵行区是很多“新上海人”的落户地,托育工作面临需求大、任务重的情况。在此背景下,闵行区提前三年完成“任务”,实现了普惠托育14个街镇的“全覆盖”,也就是说每个街镇都至少开设了一家“公建民营,政企合作”的托育机构。

  “托育机构建设过程中,闵行区以普惠为导向,让老百姓有地方入托更入得起托。现已形成托幼一体、非盈利性、福利性、盈利性托育多种形式并存的格局。”王淳介绍。

  同时,作为2019年上海市教育部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闵行区也在积极探索互联网+托育的模式。

  运用信息化手段,闵行区为托育机构的日常管理自主研发了托育监管平台,包括视频信息监控和日常监管信息上报两大部分。全区17家托育机构每日午餐留样、消防检查、人员变动等信息在平台上可随时调阅。信息化助力上海托育发展,形成了全方位爱的“加速度”。

  据王淳介绍,以前政府通过免费讲座的方式向公众普及托育知识,辐射约14万闵行居民,但相比253万常住人口来说范围还太小。

  捷医APP作为闵行区居民就医服务软件,使用率较高,自然地叠加承载起托育宣传和服务的角色。家长可以通过捷医APP,建立婴儿健康档案、预约门诊、查询托育机构地址、报名等。

  信息化托育不仅体现在监管和服务上,也融入到在园区的设施中。上海闵行德浦托育有限公司园长沈怡菲告诉中新网记者,孩子每天入园前都会进行机器人晨检。“小孩子不太会表达自己的身体状况,保育人员有时也会有疏漏。我们采取人和机器人双重检查的方式确保孩子安全入园。保健老师会根据晨检结果进行营养分析,进而调整菜谱。”

  值得注意的是,各项托育服务在不断优化的同时依旧面临一些问题。李燕认为目前专业人才以及职前培养较为缺乏。据统计,目前上海市托幼机构共600多家,提供托育服务的托额约2.7万个,这背后是对相关师资在质量和数量上的刚性需求。

  李燕表示,未来可以通过开设职前培养,如早期儿童发展等相关专业,来对托育人员进行职前教育。引导受过系统训练的学生毕业后走进托育机构,这样托育机构的专业素养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完)

【编辑:黄钰涵】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