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81岁“愚公”深山19年修复明代古石殿,完成父亲遗愿

81岁“愚公”深山19年修复明代古石殿,完成父亲遗愿

2019年12月14日 17:20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作者:向一鹏 莫凡

  60多岁的老人本该是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可19年前,偏偏有这样一位老人,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

  在湖南省湘乡市白田镇南薰山上,有一位叫陈连芳的81岁老人,凿石重修家乡的明代古建筑已整整19个春秋。

陈连芳站在南薰山上 向一鹏 摄
陈连芳站在南薰山上 向一鹏 摄

  当初的万元户放弃一切回乡修祖殿

  位于新苗村的雷祖殿,从明朝末年开始,几经损毁,废了建,建了又废,陈连芳的爷爷和父亲都参与过这座古建筑的重建。陈连芳祖上三代都是石匠,修桥、修路、修墓,他从12岁干起,一直做到现在。

陈连芳走进雷祖殿 向一鹏 摄
陈连芳走进雷祖殿 向一鹏 摄

  “我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各个地方都去过,主要是修桥、水利工程等,所以修石殿我很内行,也是我的兴趣爱好。”陈连芳介绍,他自小家境贫寒,上了两年小学随父亲学习石雕,成年后就依靠这门手艺闯天涯。

陈连芳在墙壁上刻下许多字 向一鹏 摄
陈连芳在墙壁上刻下许多字 向一鹏 摄

  陈连芳受父亲的影响很深。父亲陈月初,从山中凿来花岗岩,重修了雷祖殿石屋。遗憾的是,雷祖殿共有三间房屋,陈月初只修复了一间。

  1958年,陈连芳刚刚20岁,这一年父亲去世。父亲留下遗言,希望山里能有座凉亭,雷祖殿那两间石屋也要修好。

  父亲的这句话被陈连芳铭记于心。

修缮好的部分石殿 向一鹏 摄
修缮好的部分石殿 向一鹏 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陈连芳来到长沙做烤红薯、甜酒、凉粉等生意,渐渐的有了一些积蓄,并买了两个小门面。

  1988年,他将房产以8000多元的价格卖掉,加上自己的积蓄共1万多元回到湘乡老家,开始修石殿工程。

  2001年,南薰山上残损的雷祖殿突然倒塌,这让陈连芳焦虑不已。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自己手中将这座老建筑重建好。

修石殿需要大量的花岗岩 向一鹏 摄
修石殿需要大量的花岗岩 向一鹏 摄

  问题是,钱都被拿去修石殿了,那家里怎么办?陈连芳的举动遭到妻儿的强烈反对,他也试图去说服一家人,却无功而返。于是,他干脆一心扑在自己的“事业”上。

  陈连芳妻子李彩中说,自己并不想参与陈连芳的事,儿子也不参与,陈连芳个性强,到现在还是一样,不过他的意志力也很坚强。“现在唯一希望的就是他身体更好,健康长寿。”

陈连芳的妻子李彩中 向一鹏 摄
陈连芳的妻子李彩中 向一鹏 摄

  “我还是2011年上去过,那时候搞了一个什么的竣工仪式,请了几桌客,很热闹。”李彩中表示,由于她年龄大了爬山吃力,就再没有上过山了。

海拔500米高的南薫山上 向一鹏 摄
海拔500米高的南薫山上 向一鹏 摄

  村上的人大多数都支持陈连芳修老石殿,也体现在行动上。“陈老坚持这么久我们都还是很佩服他的,有恒心啊,很多村民帮他的忙,做事不要工资,抬石头、送油送米、捐款的都有,现在旅游的人多了,对村里也有好处。”新苗村村委会主任刘韶光说。

  不难想象,修石殿是万分艰辛的,尤其还是一个人。陈连芳吃住都在500米高的南薰山上,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19年。

  山上没有水没有电,陈连芳只能去找山泉水喝,用煤油灯照明。以前找了好几个地方都没有水井,后来他经过村民的指点,2008年终于打井成功。陈连芳说,泉水很清澈,天气干的时候,村里的人都来此处挑水。

陈连芳居住在山上自建的房子里(图上部分) 向一鹏 摄
陈连芳居住在山上自建的房子里(图上部分) 向一鹏 摄

  由于下山不便,陈连芳在山上种了一些辣椒、丝瓜、白菜等蔬菜,吃不完就晒干保存起来,平时的饮食基本能自给自足。

  粗茶淡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人家的身体十分硬朗,从未进过医院。“这里空气很好,环境好,我很喜欢在这里住。”陈连芳表示,自己过习惯了清静日子,并不喜欢去繁华的地方。

陈连芳的卧室十分简陋 向一鹏 摄
陈连芳的卧室十分简陋 向一鹏 摄

  修石殿需要大量的石头,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而来的花岗岩。小石头他自己搬,但最轻的也有一百多斤,大石头则是请人帮忙用拖拉机运送上来。锤子、钳子等修石殿的所有工具,也都是陈连芳自己买回来。

  就这样坚持11年后,石殿主体工程完工,此时陈连芳已73岁,古稀之年的他却仍旧没有休息的打算,此后数年,他仍旧每日一凿一锤地继续自己的“事业”。

老人的工具房内摆放着锤子等各种工具 向一鹏 摄
老人的工具房内摆放着锤子等各种工具 向一鹏 摄
由于常年修石殿,老人的手变得粗糙且伤痕累累。 向一鹏 摄
由于常年修石殿,老人的手变得粗糙且伤痕累累。 向一鹏 摄

  渐渐地,老人开山凿石修复古石殿的故事也传开,山中来往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宫殿”或成旅游胜地

  石殿,即石造的宫殿。宋代苏辙《登嵩山•将军柏》诗:“肃肃避暑宫,石殿秋日冷。” 元朝虞集《玉华山》诗:“光凝石殿千年雪,影动银河八月槎。”可见,石殿是难得一见的景点。

陈连芳在凿岩石 向一鹏 摄
陈连芳在凿岩石 向一鹏 摄

  “以前雷祖殿这里都是悬崖陡壁,根本来不了人。大的石头都是手工凿开的,人工凿开的石块就‘听话’,形状是要长就长,要宽就宽。”看着自己的作品,陈连芳感慨不已。

  雷祖殿虽然有大门,但却从不上锁。唯独工作间,每次下山前陈连芳都会细心检查,这里面是他19年来开山劈石用到的工具。石殿大致完工后,这些工具都被他细心地收了起来。

陈连芳进入上锁的工作室 向一鹏 摄
陈连芳进入上锁的工作室 向一鹏 摄

  他饿了就用开水泡白米饭,渴了就在石洞里捧一口凉水喝。有时,容易凿的石料一天能凿一米,硬的石料一天就凿几十厘米。

  在陈连芳所住的石屋房间内,摆放了一些如《中华文明五千年》《三国演义》等书籍,平时没事的时候陈连芳就喜欢啃书本。

  他说,看书会让自己的眼光变得长远一点,思维也会更加敏捷。

老人在闲暇之余喜欢看书 向一鹏 摄
老人在闲暇之余喜欢看书 向一鹏 摄

  陈连芳也很在乎来访者的感受。那个叫“百花亭”的地方,是因为一对游客身体不便上山,老人就承诺修“百花亭”,以方便游客乘凉。果然在第二年,亭子就修好了。

  石殿完工后,陈连芳在石殿各处都刻下了自己写的诗文,他说这要感谢闲暇之余的读书识字。

老人在他建造的“文化宫”石殿上刻着“漫漫人生路” 向一鹏 摄
老人在他建造的“文化宫”石殿上刻着“漫漫人生路” 向一鹏 摄

  “所有的雕画都是我刻的,对联也是我自己写的,我只希望它们能和南薫山的花岗岩一样,万古长存。”陈连芳说。

  如今,每年来石殿的游客越来越多,陈连芳希望每名访客都能爱护这里的环境,这也是对他事业的一份支持。

陈连芳在山下的住处 向一鹏 摄
陈连芳在山下的住处 向一鹏 摄

  谈及未来打算,陈连芳表示,他的愿望是再刻一些人物雕像。“只要我还做得动,就会一直做下去。”

【编辑:王诗尧】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