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封城”日记:等这个城市病愈 欢迎来武汉

“封城”日记:等这个城市病愈 欢迎来武汉

2020年01月29日 21:46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抗击新型肺炎)“封城”日记:等这个城市病愈 欢迎来武汉

  中新社武汉1月29日电 题:等这个城市病愈 欢迎来武汉

  作者 杨梅

  1月29日,正月初五,“封城”第七天。

  今天的阳光出奇地好,温暖而不刺目。拉开窗帘的那一刻,似乎看到日光里的纤纤微尘。如果不是这一特殊时节,本是一个可以呼朋引伴尽情嬉闹的日子。

1月29日,武汉“封城”第七天,天气放晴,一些市民来到位于武汉大学凌波门外的东湖栈桥上,佩戴口罩垂钓。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杨程
1月29日,武汉“封城”第七天,天气放晴,一些市民来到位于武汉大学凌波门外的东湖栈桥上,佩戴口罩垂钓。 中新社记者 杨程

  新闻里,武汉乃至全国的确诊人数仍在增加,我已不愿去记住确切的数字到底是多少。据说病毒对温度是很敏感的。我祈祷着,这难得的好天气能给“围城”中的我们和一线的医务人员些许助力。

  其他省市和国家的数据也不乐观。而每个数据都会被打上“武汉”的标签。确诊人员不是从武汉过去的就是来过武汉的。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十几年,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和这个城市一同慢慢成长,我真的想不到她会以这种方式刷出世界性的“存在感”。

  在一个古风摄影爱好者组成的聊天群里,有个外地妹子贴出一个微博截图,大意是武汉滞留外地的旅客提出各种过分要求。马上就有武汉的姑娘用其他微博截图反击,内容是武汉旅客在外地机场被无理对待。

  在这随时都有各种消息满天飞而又可能马上被辟谣的特殊时刻,我无法分辨这两个消息的真伪,因为它们都已超出了我的正常理解范围。

  对前者,我不认为已在风口浪尖上的武汉人还有谁会“胡搅蛮缠”;对后者,我也不清楚机场是否有权力扣押旅客的证件。只是这个世界,本来就存在很多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吧,比如,在证实“非典”是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之后,为什么还会有野生动物的买卖和食用?

  忽然想起一部叫做《白色强人》的港剧。里面有一个细节,医院接收了一名从埃及回港的肺炎病人,主诊医生认为有中东呼吸综合征的可能,就在第一时间封闭了医院。

  面对其他患者的质疑和吵嚷,医生的话简短有力,他说传染病一旦扩散就很难控制,他说当年的SARS你们还记得么,死了300多人,我们不能再用几百条人命买一次教训。从这次疫情开始之初香港的一系列紧急措施来看,这个城市是真的记住了那300多人无辜去世带来的教训。

  而我们,应该也会吧。

  今天,一个叫做《武汉伢》的视频在大学同学中互传。街道口、户部巷、黄鹤楼、长江大桥;热干面、糊汤粉,哪里都是满满的记忆。只是现在,这个城市病了,这些以往熙熙攘攘的地方不再热闹,这些平时诱人的小吃也仅仅只能让人嘴馋而已。

  其实在我的同学朋友中,真正的武汉本地人很少,大部分都是因为求学才来到这个美丽的江城。之后,有的人离开,有的人留下。放在以往,看过这个视频,应该是忆往昔挥斥方遒或者互相揭发当年糗事的环节了。

  但是今天,沉默很久。后来,一个在深圳的同学说,她哭了。一个在广东的同学说,他想家了,今年要带孩子回来住一段时间。而在武汉的我则有些语塞,是啊,说什么呢?

  其实,我是想说的。我想说,欢迎你们回家,也欢迎其他朋友来武汉,就在不久之后,在春暖花开之际,这个城市病愈的那天。(完)

【编辑:陈海峰】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