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专家谈管控医院内感染:“危机面前每个人都要付出代价”

专家谈管控医院内感染:“危机面前每个人都要付出代价”

2020年02月28日 21:35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视频:专家谈管控医院内感染:“危机面前每个人都要付出代价”来源:中国新闻网

  (抗击新冠肺炎)专家谈管控医院内感染:“危机面前每个人都要付出代价”

  中新网上海2月28日电 (李鹏 周卓傲)上海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一个多月以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杨帆和同事们就一直在紧张的防疫工作中。杨帆教授是感染病专家,让他和同事焦灼的是如何防范无所不在的威胁,避免出现医院内感染,保护医患。

华山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杨帆(右)、医务处处长王惠英(中)、急诊科主任陈明泉(左)在讨论医院内防疫工作。 周卓傲 摄
华山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杨帆(右)、医务处处长王惠英(中)、急诊科主任陈明泉(左)在讨论医院内防疫工作。 周卓傲 摄

  中国目前已经有2000多医护人员不幸确诊感染新冠肺炎。杨帆对中新网记者说,医院是防疫的重要堡垒,如果发生医院内感染,需要隔离的人员名单会非常庞大,甚至会因此瘫痪一家医院。

  在杨帆看来,抗疫主战场在湖北,而留在上海的医护人员重点需要“抓特务”——要在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特点越来越模糊的情况下找到患者,甚至无症状感染者。所有医院为此提高防护级别,加强对每个病人入院前的甄别,“人人都有嫌疑,要甄别出患者挑战巨大,花的代价也非常大。”

华山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杨帆接受记者采访。 周卓傲 摄
华山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杨帆接受记者采访。 周卓傲 摄

  绝大多数医院的常态,如诊疗流程、人流管理、建筑布局,都不是为一个传染性极高的呼吸道疾病准备的。杨帆说,短时间内从常态到防疫的转型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医院从上到下需要迅速转换策略、角色。在医院的统一部署下,医务处要牵头护理部、院感科、临床科室等部门根据对疾病认识、疫情变化和国家政策不断调整临床诊疗的流程,做好员工培训;后勤保障部、装备科要提供与平常迥异的物资保障并将紧张的防护物资用在刀刃上;人力资源部、防保科要调配人力,每天跟踪员工的健康状况;保卫处则严格控制包括员工在内人员出入,监测进入者体温;宣传部门、工会要鼓舞士气、关心员工尤其是援鄂队员。各部门不断磨合、各司其职,力求扎牢篱笆,保持防疫有效、反应灵活和战斗力持久,做到不遗漏患者、患者家属、陪护人员、访客和工作人员中可能的患者,守护医院和全社会安全。

  急诊是防控风险的最前线,进入“战时状态”的医院在急诊设置专门的发热预检,对所有门诊和急诊患者测体温和流行病学筛查,严格按照流程进行鉴别诊断。华山医院急诊科主任陈明泉教授对记者说,因为有非常好的防护体系和识别体系,华山医院1月20日以来预检病人4000人次,甄别600例发热病人,确诊10名新冠肺炎患者。

  尽管华山医院有国内一流的感染病诊疗团队,医院每年也都做传染病处置应急演练,很多防控措施已经形成制度和文化,杨帆和陈明泉依旧感觉如履薄冰,因为“新冠肺炎传染性和隐蔽性很强,有些东西防不胜防”。风险来自各方:有的病毒携带者完全没有症状,有些人会因为种种原因隐瞒行程;如果只严格筛查来医院的病人,访客和患者家属还可能构成严重威胁。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中国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方面存在明显短板,杨帆直言,可能因为有很多顾虑,传染病的早期预警反应还不够快,另外,传染病预警机制里需要临床专家的更多参与,医院感染管控也需要更多资源投入。

  陈明泉则认为,传染病防控一方面要做好早期准确预警,在预警机制里建立快速诊断体系,另一方面是联防联控疫情的流程建设,平时要经常练,要有完善的物资储备。

  非常时期,全社会都受影响,医护人员的付出特别多。杨帆说:“许多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甚至面对危险,但是没人可以讨价还价,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职责。医院压缩大部分日常医疗活动,是为了降低新冠肺炎医院内传播风险,早日控制疫情。这种策略会给患者带来不便、甚至危及健康,也希望患者能够理解。危机面前每个人都要付出代价,全社会要共克时艰。”

  目前新冠肺炎患者新增数量已大幅减少,杨帆表示“已经熬到曙光了,但需要再坚持一会,防死灰复燃和海外病例输入”,医院目前还是处于防疫的“战时状态”。他用走钢丝来比喻医院面临的困难:如果再不恢复日常医疗活动,有些病人可能会付出生命代价;但一下子恢复到常规状态,又可能导致疫情死灰复燃,那么一切又要重新开始。

  “所以医院将按疾病的急缓、新冠病毒肺炎暴露的风险,逐步、有序恢复日常医疗活动。”杨帆说。(完)

【编辑:王祎】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