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抗击疫情过程中的心理危机干预:一场重建希望的持久战

抗击疫情过程中的心理危机干预:一场重建希望的持久战

2020年03月06日 11:11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抗击疫情过程中的心理危机干预:一场重建希望的持久战
    心理援助工作者在接听热线 张瑶 摄

  (抗击新冠肺炎)抗击疫情过程中的心理危机干预:一场重建希望的持久战

  中新网长春3月6日电 (记者 郭佳)过去的一个多月,通过一根电话线,方芳和同事倾听了很多人的恐惧、悲伤、叹息、孤独、无助……以至于有些时候,她们也深陷其中无法迅速抽离。

  48岁的方芳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危机干预专委会委员、长春市第六医院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长春市第六医院是吉林省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援助热线主要承接单位之一,负责长春市心理援助热线。

  热线团队接入的第一个新冠肺炎疫情求助电话来自湖北武汉,时间是1月23日。“那位武汉市民没有症状,当时人们已经知道疫情在不断发展,所以感觉到恐慌、无助。”

方芳在整理来电信息 张瑶 摄
方芳在整理来电信息 张瑶 摄

  方芳说,这是人们面对疫情流露出的最常见状态,这类人群是现阶段心理咨询服务的主体。这段时间,她们接听的电话量是平时的2倍还多,来电者遍布全国各地。

  长春市心理援助热线团队共有8人,全部为女性,她们集体放弃休假,24小时接听,保证了热线接听率。长春市第六医院还增派4名精神科医生,对热线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督导。

  作为专业的心理援助工作者,方芳认为,这次疫情中她们所做的已不是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治疗,而是心理危机干预。在众多求助者中甚至不乏一线医务人员。

  其中,一位女医生因接触疑似病例被隔离,隔离后她既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又因不能照顾家中老小而深感愧疚。在电话中说着说着,这位女医生情绪决堤,哭了起来。

  同为医务工作者,方芳深知,医生大都内心坚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求助。对于求助者,热线心理咨询师通常是倾听、理解、共情和支持。对话中,方芳首先肯定了女医生的付出和积极寻求热线干预的做法,并告诉她在当前疫情状态下,她的情绪反应是正常的。

  为了使她放松下来,方芳开始引导她回忆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帮助她回到熟悉的氛围中,并鼓励她与家人保持沟通,重建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最后,方芳鼓励道:“作为医生,你一直尽全力照顾你的患者,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那么从今天起,你又多了一个患者——那就是你自己。所以,请一定要照顾好她。”

  对话结束时,女医生平静了许多。

  方芳认为,当人们处于危机中时,危险与机会是并存的。“随着疫情的发展,我们不仅要看到人们所需要的帮助,更要看到他们在危机事件中学到的应对危机的新技巧和能力。”

  方芳和同事面临的不仅有负面情绪,还有疫情引发的诸多现实问题,比如买不到口罩、被迫隔离等。“这不是心理援助能解决的,这种感觉很无力,但要保持倾听,有时仅仅是倾听就能帮助求助者释放负性情绪。”方芳说。

  有时候,方芳和同事分不清哪些坏情绪是自己的,哪些情绪是共情来的。“我们会运用同辈督导、专家督导等多种形式尝试解决问题,只有我们保持平和、稳定、积极的心态,才能更好地服务求助者。”方芳说。

  1月27日,国务院要求各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领导疫情中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必要组织和经费保障。通过心理咨询热线专业化手段帮助人们纾解紧张情绪,彰显了中国温度。

  “这项工作将持续到何时?”对于记者的问题,方芳说:“这会是一场持久战。”她认为,疫情结束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需要特别关注。PTSD患者来源广泛,可能是新冠肺炎患者及其家属、医务人员,也可能是抗疫前线的公务人员。

  “PTSD患者是我们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我们已经开始准备。”方芳说,除了热线,他们还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对外发布科普文章,强化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重视。(完)

【编辑:孙静波】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