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草原牧民“甩”掉思想包袱:谁说贫穷才贷款?

草原牧民“甩”掉思想包袱:谁说贫穷才贷款?

2020年08月23日 13:09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草原牧民“甩”掉思想包袱:谁说贫穷才贷款?
    图为敖能正在自家的奶食品加工厂制作奶豆腐。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锡林郭勒8月23日电 题:草原牧民“甩”掉思想包袱:谁说贫穷才贷款?

  作者 奥蓝 王鸣远

  创业的第一桶金是“借”来的,这令敖能十分感概。家住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她是土生土长的牧民,在大学毕业后选择返乡创业,跟父母一起做奶食品加工生意。

  “奶食品加工通常回款会比较慢。为了资金周转,我们向银行借了贷款。我和父母一共贷了70多万元。今年我们还通过借款扩大了奶食品加工厂的经营规模,新购买10多头奶牛。”敖能告诉记者。

  不少淳朴的牧民曾将贷款看作贫穷的象征,避而远之。而近年来,随着内蒙古不断加大支农、惠农小额贷款公司在农村牧区的覆盖,越来越多的牧民通过贷款尝到实惠。

  “无债便是富”的传统思想也在农牧民中悄然改变,善用金融贷款的农牧民越来越多,他们在乡村书写着一个又一个致富故事。

图为都木达锡合作社集中购买牛饲料。受访者供图
图为都木达锡合作社集中购买牛饲料。受访者供图

  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敖伦毛都嘎查牧民吉木斯曾深受资金周转之苦。“以前每年年初要花费很多钱购买饲草料,资金周转不开的时候只能忍痛卖牛。”

  “贷款帮了我家大忙,现在每年年初贷款来买牲畜和饲料,年底卖牛之后还一部分贷款,第二年卖牛赚来的钱就可以用来扩大生产。2013年,我家只有7头牛,现在已经30多头了。”吉木斯很感慨。

  “现在家里还有10多万的贷款,但我觉得不算压力。因为现在牛和羊的价格都越来越好,今年我家的牛犊每头都能卖个1万多,我们还款压力也越来越小。”谈及未还清的贷款吉木斯并不着急,“我周围很多人都是我这样的情况,牲畜变多了,大部分都有贷款。”

  如今,随着草原生产方式的多元化和现代化,人们还贷款的方式也愈发“多元”起来。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的都木达锡合作社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帮牧民还贷款。“多年来宝力根敖包嘎查的牧民都是靠天吃饭,近几年旱灾让牧民不得不靠着贷款来维持生畜的草料供给,时间一长贷款数额也就越滚越大。”宝力根敖包嘎查书记宝音巴图告诉记者。

  “牧户把一部分草场给合作社来维护和租赁,给牧民还款的钱主要来源于租赁草场和草料收割。”宝音巴图介绍说。目前都木达锡合作社共整合8.2万亩草场,帮助十几家牧户还款,2018年到2020年每年还款金额为80万元。

  宝音巴图计划五年内帮助牧民还清贷款,他说:“老百姓的压力太大了,不能让他们从边缘户变成贫困户。”

  谈到甩掉贷款包袱的快乐,深有体会。“过去买饲草料欠下的10万元贷款,通过转租3000亩草场给合作社还清了。”宝力根敖包嘎查的格日勒夫妇谈起还清贷款时喜上眉梢。“合作社不仅帮我们还清了贷款,还建立了托养基地,在天气转冷的时候把牛羊集中到大棚里统一管理。大大降低了我们的养殖成本。”

  如今牧民的经济意识也越来越提高,在放牧时不再一味地扩张数量,而是算起了“账”。

  “现在我跟牧民讲少养、精养。”廷巴特尔是共和国少将廷懋之子,扎根锡林郭勒草原50余载,他家也是远近闻名的草原生态牧场样板间,每年都有很多牧民向他“取经”。在他看来,之前有些牧民贷款多,一是因为攀比和不懂技术,乱花钱;二是生产理念不对。

  廷巴特尔告诉记者,如今的他在向牧民提倡科学养殖,在生产成本、自身能力和草场环境之间做平衡,不少牧民都在这么干。“收入最高、支出最低、劳动强度最小、生态最好。这是我提的四点平衡。”(完)

【编辑:黄钰涵】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