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用无人机监管无人机 高校师生自主研发“天弩”

用无人机监管无人机 高校师生自主研发“天弩”

2020年11月27日 11:24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用无人机监管无人机高校师生自主研发“天弩”
    在“飞鲨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中,团队最新开发的分系统——“Helicarrier”多旋翼空中自主对接起降系统,多有斩获。复旦大学供图

  中新网上海11月27日电 (记者 陈静)当下,越来越多的无人机走进人们的生活。如何对这些飞行器进行监管,成为值得思考的话题。

  记者27日获悉,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天弩团队自主研发的“天弩”空中反无人机系统(以下简称“天弩”系统),用“无人机监管无人机”。复旦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航空航天系教授、飞行器设计研究所所长,项目“总师”艾剑良介绍,该系统集自动识别、跟踪、打击功能于一体,具有可超视距、低成本、适用范围广的优势。这将与成本高、管控范围小的传统监管手段形成互补,更加高效地排除安全隐患,维护公共安全。

  校方告诉记者,在“飞鲨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中,团队最新开发的分系统——“Helicarrier”多旋翼空中自主对接起降系统,获得全场最佳实物演示奖和常规赛道二等奖。

  据悉,大赛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指导,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国际宇航联合会、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空学会联合主办。

团队成员正在外场做夜间飞行测试、包裹得严严实实。复旦大学供图
团队成员正在外场做夜间飞行测试、包裹得严严实实。复旦大学供图

  在团队负责人之一、航空航天系2018级博士研究生王亮看来,传统监管成本高、管控范围有限;倘若遇到超视距、空飘物、雷达无法探测的目标,便无法实现有效管控。“弩”系统使用无人机监管无人机,实现了自动目标识别、跟踪定位、自主打击三位一体。这极大地降低了监管难度与成本。同时,小型无人机可以随时起降,也有助于适应更加复杂的环境,扩大泛用性。

  2018年10月“天弩”空中反无人机项目正式启动。2019年7月,“天弩”系统1.0版本亮相第五届“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上海赛区金奖;8月,该系统参加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斩获全国一等奖。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天弩”系统2.0版本已经诞生,在1.0版本实现预设路线自主飞行,自主识别跟踪目标,并进行有效打击的基础上,加入了多目标识别与跟踪、夜间工作模式、抗干扰等更先进的功能。

  据介绍,新版本还初步实现了多平台协同组网。每一台无人机既是任务的执行者,又是信息的传递者。它们不仅可以各自执行好预设的任务,也可将图像、态势等信息,通过数据链、中继等形式,进行共享,传递给固定地面站、移动地面站。团队方面表示,这意味着少量工作人员,即可对大范围区域进行有效管控,进一步提高了空域监管效率和多任务能力。

  据透露,平台无人机最大续航时间已达45分钟,小型任务无人机工程样机也已实现10分钟续航。在未来减重提高集成度后,成熟的“天弩”Helicarrier系统有望实现6架无人机顺序自主起降,协同组网。(完)

【编辑:叶攀】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