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科研育人”硕果满枝 教学科研两全其美
中新网衡阳12月3日电 (记者 唐小晴)位于湖南衡阳的南华大学是中国主要的“核人才”培养基地之一。长期以来,该校坚持在本科生中将科研育人作为“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抓手,紧密结合“核特色”开展科研和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有用之才,走出了一条人才培养的科学发展之路。
科研项目驱动创新能力培养
作为中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积极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倡导成果导向模式,推进教学和科研相融合,让学生既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所需,又具有超强创新能力。
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兴趣,该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赵鹏程与学院不同专业年轻老师发起成立“核研社”,开展“核科学与技术学术创新论坛”“学术经典师生共读”等师生共同参与的特色学术活动互动交流,吸引、指导本科生广泛参加相关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撰写专业论文、申请发明专利。
“发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自信、启迪学生科研兴趣。学生进入实验室通过传帮带,让高年级学生在指导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低年级学生能进行第一手科研训练。”赵鹏程表示,“核研社”还鼓励并带领学生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国内知名涉核高校和科研院所参加学术活动,拓宽学术视野,增强科研自信心。
截至目前,赵鹏程团队指导本科生成功申报国家级大创项目3项,省级大创项目4项,在《核动力工程》《原子能科学技术》等核科学与技术领域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近20名优秀本科生被保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著名“双一流”大学。
现任核研社科研协会会长陈琪已被推免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她说,在核研社与学长学姐学习探讨时激发了自己对反应堆热工水力方向的科研兴趣。带着这份科研热情,陈琪大二下期进入赵鹏程老师的课题组。
“进入课题组,我参加了湖南省首届核+x比赛并取得二等奖。此次参赛主题是海上浮动充电宝。当时,我想要把这个新奇科研成果以动画形式展现,但因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产生了诸多疑惑。在老师指导与讲解下,我将一个复杂而陌生的事物变得通俗易懂,大大激发了求知欲。”陈琪说。
科研项目驱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南华大学让越来越多本科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并取得可喜成绩。近年来,冀南、王宇轩、王婷等学生纷纷在《核动力工程》等反应堆工程领域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文章。其中,冀南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国科技卓越期刊《核技术》上发表题为《基于自适应RBF神经网络预测堆芯热工水力参数的方法研究》,被列为2022年第9期封面文章。
专业导师制因材施教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新型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思想、学习与生活。”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郑波说,学院导师制的管理,加强了对本科生的价值引领和创新意识培养。
2013年,从西安交通大学硕士毕业的曾文杰,来到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实验中心工作。多年带班经历让这位专业教师对如何从科研方面引导学生学习有了自己的思考。2017年,一个跨专业、跨年级本科生专业研究小组“核反应堆控制本科生兴趣小组”在曾文杰指导下成立了。
为不影响学生学业学习,兴趣小组通常在周末进行交流。“自由的学术氛围要求小组成员们更加自律地加强自身学习,掌握更多专业知识,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和热情。所以科研育人不仅是学生研究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曾文杰说。他的科研育人案例被推荐参评湖南省高校“十大”育人示范案例,并得到湖南省思政精品育人项目支持。
南华大学还把专业导师制融入科研兴趣小组。“本科生在科研初期会表现出强烈兴趣和极大好奇心,但在深入科研活动后,枯燥的科研生活和多次的失败往往会磨灭掉学生兴趣。为保持学生研究热情,我们通过科研兴趣小组,以互帮互助、集思广益的形式寻找失败原因,让本科生在科研活动中保持探索的激情。”核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赵立宏说,通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和课程教学改革,不仅让该院的核工程与核技术、核物理专业成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还产出一批在核聚变关键技术、乏燃料后处理等领域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创新成果。
强化高端核学科人才自主培养
南华大学与“核”渊源深远。1959年,为响应党中央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适应发展核武器、建设核工业的需要,衡阳矿冶工程学院诞生。该院后经调整和更名,成为南华大学前身之一--原中南工学院。自创建起,学院就开设了冶炼、采矿、选矿、核电子、化学分析等核类专业,培养铀矿冶炼及其他方面高级专门人才。
近年来,核技术应用作为发展迅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深刻融入经济、安全、民生等诸多方面,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载体。南华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紧密围绕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和衡阳市“一核两电三色四新”产业链发展人才需求,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面向国家核工业战略发展需求,我们明确了‘两室两器一堆’的学科平台建设目标。”郑波说。
“两室两器一堆”是指标准放射化学实验室、氡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先进磁约束聚变仿星器、南华加速器科学装置和数字化反应堆。“依托科技部核能与核安全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通过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深度合作,实现湖南省首个大科学装置、国内首台聚变仿星器落户南华大学,并在全国率先实现等离子体放电,填补了中国先进磁约束聚变仿星器装置的空白。”郑波表示。
目前,全球已有近15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核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全球核技术应用产业化规模已接近万亿美元。中国的核技术产业初具规模,未来发展空间巨大。这对核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大、要求更高。
“我们坚持引育并重,实现重点优势领域‘人才-平台-学科’三位一体良性支撑互动格局,形成‘大团队凝聚人,大平台锻炼人,大项目激励人,大贡献成就人’的人才引育模式,达到‘以才引才,以才聚才’的集聚效应,创造和培育重点优势领域薪火相传的‘师承效应’,强化高端核学科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赵立宏表示,南华大学已成为中国核学科齐全、培养层次完整、本科培养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完)
社会新闻精选:
- 2024年10月15日 20:04:11
- 2024年10月15日 15:05:50
- 2024年10月15日 14:12:28
- 2024年10月15日 13:16:19
- 2024年10月15日 13:14:55
- 2024年10月15日 13:11:38
- 2024年10月15日 12:31:46
- 2024年10月15日 11:22:01
- 2024年10月15日 10:54:29
- 2024年10月15日 10: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