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内蒙古杂技60载岁月 从草原深处到国际舞台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8日 17: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解说】杂技往往以险中求稳、动中求静的表演引得观众忽而惊呼转而又拍手叫绝。2020年,恰逢内蒙古杂技团成立60周年,记者走进内蒙古杂技团,同老中青三代杂技演员一起回顾了杂技团从草原深处走向国际舞台的历程。

  【解说】今年71岁的乌云其木格是内蒙古杂技团的第一代演员,也是最初招收的蒙古族演员。11岁入团的她,一边学习汉语一边练习杂技。她回忆,那时的演出队伍就像“乌兰牧骑”一样,常常流动在草原上,牧民在哪里舞台就搭在哪里。

  【同期】内蒙古杂技团第一代演员 乌云其木格

  因为我们演出都是上山下乡,牧区、农区都服务,有时候赶上下雨了我们也照样给他们演出,有时候赶上条件不好的,有的节目演出就费劲,有时候也受点影响,但是也不影响牧民的热情。

  【解说】如今,内蒙古杂技团的脚步已经从草原深处走向了国际,足迹遍布全球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高车飞碗系列节目在国际大赛中屡获奖项,并于2017年以一人40秒内接碗32只的成绩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但是,在成功的光鲜背后,饱含着一代代杂技人的默默付出,“85后”的王蒙浩就是其中一位。

  【同期】内蒙古杂技团演员 王蒙浩

  腿的伤是因为在训练的时候意外受伤,但是当时有我们踢碗节目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演出,也没有做休整,然后就是一直在坚持训练,最后一直坚持到表演结束,再去拍核磁的时候(韧带)已经彻底地断了,就等于是一脚一脚把自己的韧带踢断了,还在这样坚持。

  【解说】近年,内蒙古杂技团结合当地蒙古族的民族文化,在作品形式和内容上都做了创新,参与编排了中国第一台大型马舞台剧《千古马颂》,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射箭》《搏克勇士》《鸿雁》等剧作。今年14岁的王吉昌已经学习杂技8年了,是目前杂技团里年纪最小的演员。别看他年纪不大,但已承担了《鸿雁》《千古马颂》等重要剧作的演出。

  【同期】内蒙古杂技团演员 王吉昌

  我一开始从电视上看见的(杂技),然后向父亲提议(学习杂技)。原来也受伤过,也缝过针,也挺苦的,然后每次上台的时候就感觉挺好的,以后也会坚持下去。

  【解说】据了解,目前,内蒙古杂技团已累计在国内外演出1.9万余场,观众累计2400余万人。内蒙古杂技团在建团之初,就格外重视民族人才的培养,在北京支边演员班底基础上,不断吸纳少数民族演员,在繁荣民族文化艺术的事业上不断研究进取。

  【同期】内蒙古杂技团团长 塔纳

  我们很多的创作灵感,都是来自于我们蒙古族的生活、生产,那么种种都是一种我们艺术和当地文化的这样的一种融合,把杂技能够提升到一个艺术的层面和一个剧的层面,去展示给观众,这个本身就是我们一种创新和一种发展。

  记者 陈峰 呼和浩特报道

责任编辑:【李季】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