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助力“天问一号”精准落火的香港科学家:中国创造了深空探测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1日 21: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解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首批科学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日前,在此次探测任务中负责火星地形地貌分析、协助选取探测器候选着陆区的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吴波接受了中新社记者专访。

  【同期】香港理工大学教授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科学目标研究团队成员 吴波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其实是创造了航天探测、深空探测的一个历史。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第一次就能够完成三个非常重要的任务。“绕”,围着火星绕。“落”,降落在火星的表面。然后巡视探测,由火星车在火星上面跑,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成就,中国创造了历史。

  【解说】2016年,应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邀请,吴波率团队进行火星全球地形地貌分析和评估。其间,团队共筛选出三个候选着陆区,并最终将火星北半球最大的撞击盆地乌托邦平原南部区域选定为“天问一号”的目标着陆区。2021年2月,“天问一号”进入火星环绕轨道后,对已选择的目标着陆区进行了高分辨率图像的拍摄。同年3月,吴波团队获得由火星传回的图像,自此进行了紧锣密鼓的分析与处理。

  【同期】香港理工大学教授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科学目标研究团队成员 吴波

  我们也利用我们自己研发的这种人工智能的方法,来自动识别整个区域里面的撞击坑、石块以及其它有可能危及着陆安全的一些因素。最后我们综合地形的坡度、撞击坑的密度以及石块的丰度等等这些因素,搜索得到几个着陆的椭圆,最后我们把这几个着陆椭圆建议给“天问一号”的任务团队。最后,我们“天问一号”的这个火星车着陆的位置,就在我们建议的其中一个着陆椭圆的中心点的附近。你可以想象,这样一种参与感,这样一种喜悦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

  【解说】回忆起过去几个月的时光,吴波坦言,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和困难无处不在。

  【同期】香港理工大学教授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科学目标研究团队成员 吴波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处理这些非常大数据量的高分辨率的图像,我们要来分析目标着陆区里面,数以百万计的石块,数以十万计的撞击坑,以及其他的一些有可能影响着陆安全的一些地貌的特征,但是我觉得非常欣慰的是,我们的每一个团队成员都能够全力以赴,有些同学他可能身体不大舒服,甚至生病,但是他也能够坚持下来,短暂地休息以后又能够很快地投入到工作中间来。有些男同学甚至是通宵达旦就睡在办公室。这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保证在这个时间节点以前,我们要完成国家航天部门交予我们的任务。

  【解说】吴波介绍,自己的团队成员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令他欣慰的是,经过项目的锤炼,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逐渐磨练成长为一批有经验、有担当的青年科学家。

  【同期】香港理工大学教授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科学目标研究团队成员 吴波

  我的一个博士生从一开始的一个对火星探测可能不具有什么了解的一个年轻的学生,到现在成长为在火星地形地貌分析方面比较有成就的一位年轻的科学家,我觉得也非常欣慰。我们国家的航天的工程师们,他们都非常年轻,经过火星探测这样的任务,他们得到了茁壮的成长。最开始的时候可能不具备那么多的国际先进的知识经验,到具有非常成熟的心态,经验、力量、知识方面都得到了非常有利的成长,我觉得这对于中国未来的航天事业是具有重大的意义的,我们积聚了人才。

  【解说】在吴波看来,未来香港科学家应立足香港创新中心的独特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参与到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科学价值。

  记者 范思忆 香港报道

责任编辑:【罗攀】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