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10周年·访谈】专访杨明伟:共建“一带一路”如何促进不同文化“交而通”而非“交而恶”?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3日 16: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解说】2023年是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这一特殊年份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以推动中国增进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互鉴。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文明倡议,中国为何致力于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一带一路”倡议如何促进不同文化的“交而通”,而非“交而恶”?对此,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杨明伟接受中新社“近观中国”栏目专访进行深入解读。

  【解说】在杨明伟看来,“一带一路”倡议承载着文明文化的元素,与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内涵是一致的,二者有着紧密的关联。

  【同期】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 杨明伟

  “一带一路”倡议它所要实现的“五通”,也就是“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等等,“通”的既是基础设施和看得见的经济元素,更是人文元素,深层反映的是我们的精神财富的积累和文化多样性的追求。我们说“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在民心相通上它具有根本的一致性。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的时候,特别强调这个内涵里边它的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而通”不是“交而恶”。

  【解说】中共代表团今年曾访问突尼斯、埃及、黎巴嫩三国,举行一系列文明对话会并取得良好效果。杨明伟表示,自己在随团出访的过程中体会到中东国家对中国倡议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响应。

  【同期】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 杨明伟

  对于中国系列倡议的积极反应,应该说既有它的现实原因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原因。这个地区的阿拉伯国家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交流,也有着类似的历史遭遇。双方的价值理念相似,都反对“文明冲突论”和“伊斯兰恐惧症”,对实现不同文明不同民族和平共处有着共同的愿望。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对“阿拉伯之春”的反思,他们摆脱美国和西方国家影响,寻找自己独立发展道路的愿望日益迫切,形成了一种“向东看、向东行”的时代潮流。

  【解说】当前,美西方少数国家针对中国倡议极力鼓噪“中国威胁论”,杨明伟指出,这些舆论恰恰证明了西方“普世价值”的虚伪性。

  【同期】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 杨明伟

  西方一些政客他们基于意识形态偏见和冷战思维,逢中必反,极力鼓噪“中国威胁论”。还有些西方国家片面地认为中国提出的系列倡议只是为了争夺全球话语权的口号,其实这些都是对中国倡议的不了解、曲解甚至恶意攻击,应该说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三大倡议,中国提出了一系列的落实机制,应该说对各国的发展,特别是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舆论恰恰证明了西方对自己的所谓的“普世价值”的一种忧虑,那么恰恰证明中国的这些倡议,它是符合世界潮流、符合各国期待的、符合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的。

  【解说】“一带一路”建设引发了国际社会对现代化和文明关系的思考。杨明伟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虽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

  【同期】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 杨明伟

  应该说“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在促进人类文明多样性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同发展方面,它的核心内涵是完全一致的。

  我们说中国式现代化它有着极强的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但是它也有着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这些共同特征决定了各国现代化之间不可能各自独行,那么中国式现代化也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是与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包容发展、交流发展和互鉴发展的。而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也只会越来越深,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它源于中国,但是它的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

  (李佳励 张蔚然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罗攀】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