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湖20年 濒危物种青海湖裸鲤恢复至原始资源量35.6%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1日 15: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解说】青海湖裸鲤作为青海湖流域的关键性物种,对维系青海湖流域“水—鱼—鸟”生态链和生物多样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中国国民经济困难时期,青海湖裸鲤因体形较大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成为主要捕捞对象。

  【解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强度的捕捞和青海湖周边拦河筑坝等人类活动影响,导致青海湖裸鲤资源严重衰退,到2000年初时,其资源量从原始的32万吨已经急剧下降到了不足2600吨。为提高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除了进行封湖保护外,青海湖裸鲤的增殖放流工作成为了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同期】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 高级工程师 俞录贤

  自然情况下,青海湖裸鲤的受精率还有鱼苗的成活率是十分低的,也是它自然恢复很慢的一个原因。所以我们通过人工干预的手段旨在提高它的受精率,还有孵化率以及鱼苗的成活率,从而有效使它的资源得到恢复。

  【解说】青海湖裸鲤的人工增殖放流是通过人工的手段在裸鲤的洄游河道里获取受精卵,再通过人工孵化的手段繁育出小鱼苗。待裸鲤达到增殖放流的规格,再进行原河道放流。

  【同期】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 高级工程师 俞录贤

  每年的5-8月是青海湖裸鲤洄游产卵的季节,这个时候我们会组织人员进入到环湖的各个河道,然后进行亲鱼的采捕,人工采卵,然后把采集到的卵,运输到我们定点的增殖试验站以后,对它进行人工孵化。孵出的鱼苗经过一年的培育以后,它的体长可以达到10公分左右,体重基本上在10克以上,这个时候我们就把它二次运回到环湖的各个河道里进行原河道放流。

  【解说】目前为止,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已有三座工厂化和循环水车间以及室外池,有效保证了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工作稳定进行,为进一步扩大增殖放流规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期】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 高级工程师 俞录贤

  2002年青海湖裸鲤大规模人工繁育技术取得了成功,但是还是面临着重重困难。一是自然环境对受精卵的影响,我们的孵化(工作)水质得不到保障,昼夜的温差大,水温变化大,对受精卵的发育也是一个不利的条件。我们逐步改善,修建了温室,一方面对它的水进行一个过滤沉淀然后升温,这样使裸鲤受精卵的孵化、用水和水温得到了保障。这对我们提高它的孵化率,以及鱼苗的培育成活率起到了一个关键的作用。再一方面我们对孵化的设备不断改进,逐步改成了立体式的孵化设备,有效地扩大了我们的繁育规模,这也为增殖放流规模的扩大奠定了基础。

  【解说】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规模稳步提升,从2002年的300万尾增长到现在的2000万尾,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数字显示,青海湖封湖育鱼启动20年,青海湖裸鲤资源量已达到原始资源量的35.6%,创保护以来的新高。目前,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呈上升趋势,截至2023年,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已累计放流2.1亿尾青海湖裸鲤。

  【同期】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 高级工程师 罗颖

  我们青海湖人工增殖放流是从2002年开始的,截止目前我们已经向青海湖放流了青海湖裸鲤1龄鱼种2.1亿尾,我们通过测算,我们放流进青海湖的青海湖裸鲤,它的贡献率可以达到23%。下一步我们工作的内容主要还是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对青海湖进行青海湖环境及青海湖裸鲤的资源监测,还有一部分就是青海湖裸鲤的增殖放流以及青海湖封湖育鱼的政策宣传。我们将会把增殖放流活动逐步扩大,在天峻县、共和县和刚察县同步进行增殖放流活动,我们将开展这项活动入乡入村,尽可能提高沿湖群众的参与度,建立起沿湖民众与我们青海湖裸鲤的感情桥梁。

  【解说】除了增殖放流,青海湖裸鲤数目的稳步提升还离不开逐渐加大的处罚力度。2003年8月1日起施行的《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使得裸鲤保护工作从单一的行政处罚走向更有震慑力的刑事处罚。特别是2018年,青海省首例非法捕捞青海湖裸鲤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宣判以来,已办理公益诉讼案件48件,违法犯罪人员公开向全社会赔礼道歉,达到了惩处和警示作用。

  祁妙 青海西宁报道

责任编辑:【卢岩】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