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共赏“百戏之祖” 两岸媒体人走入苏州昆剧院

共赏“百戏之祖” 两岸媒体人走入苏州昆剧院

2021年06月09日 21:59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社苏州6月9日电 (周晓航)红色的舞台之上挂着“吴歈雅韵”四个大字,两位身着便装的年轻演员正进行昆剧《玉簪记》的排练,台下20余位两岸媒体人聚精会神欣赏,不时举起相机进行拍摄。参与“遇见美好江苏·寻星紫金之巅”活动的两岸媒体人9日走入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共赏“百戏之祖”,感受中国传统戏剧魅力。

  苏州昆剧院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10月的江苏省苏昆剧团,于2001年11月改团为院,是昆曲发源地的职业院团。“苏州昆剧院是在昆剧传习所旧址上建成的。”演员严亚芬介绍,1921年,为传承昆剧艺术,有识之士在苏州建立昆剧传习所,培养了一批“传”字辈昆剧艺术家。传习所因战乱解散,“传”字辈艺术家飘落江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召集“传”字辈艺术家,相继培养“继”“承”“弘”“扬”“振”五代苏州昆剧人。严亚芬是“扬”字辈。

  严亚芬告诉中新社记者,苏州昆剧院与台湾的合作非常多。疫情之前,每一年在台湾都有一些演出和讲座。昆剧院“顶级剧目之一”的青春版《牡丹亭》是由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在内的两岸及港澳艺术家共同打造。

  舞台上正排练折子戏《玉簪记》中的《偷诗》,这折戏讲述了书生潘必正偷到尼姑陈妙常记录爱慕之情的本子、二人互相确认心意的故事。饰演潘必正的“振”字辈昆剧演员吴嘉俊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学习昆曲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很多东西会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可昆曲不会。

  “我竟然听懂了几句!”台湾新媒体营销达人王晨懿十分惊喜,她告诉中新社记者,她外公是江苏徐州人,很喜欢看昆剧,“小时候我还很生气,外公为什么和我抢电视,他要看昆剧、不让我看卡通。现在我知道了,原来外公是借由昆剧思念他的家乡。”

  台湾演员魏晖倪穿上了粉色的昆剧戏服拍照。她小时候在电视上看过《牡丹亭》,对昆剧演员的头饰很感兴趣。她认为两位昆剧演员很敬业,“就算是排练、穿着现代的服装,他们的眼神也非常专注地看着对方,他们之间的交流真的有感情。”

  “遇见美好江苏·寻星紫金之巅”两岸媒体人联合采访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华夏经纬网和江苏省台办共同主办。活动于6月4日至11日在江苏举办。(完)

【编辑:田博群】

台湾新闻精选: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