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游离于现实之外 现实题材剧为何多成“悬浮剧”?

游离于现实之外 现实题材剧为何多成“悬浮剧”?

2020年04月07日 14:29 来源:扬子晚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现实题材剧为何多成“悬浮剧”?

  疫情期间,宅家追剧原本是最佳选择之一。然而,非常遗憾。从《完美关系》、《安家》到《如果岁月可回头》,这些现实题材剧不约而同呈现出了游离于现实之外的悬浮剧特色——矫情做作、生编乱造,无关现实痛痒,只为谈情说爱。

  剧中的人物、事件、情感,不乏狗血浮夸之处。从《完美关系》的霸道总裁“卫哲”、富家小姐傻白甜“江达琳”,到《如果岁月可回头》的“白蓝黄”三位大叔,有哪个人物是接地气有说服力的?都是苍白扁平、无现实质感的人物。《如果岁月可回头》,姑且称之为中年男人的感情剧吧。三个被抛弃的男人,没事就凑在一起“舔伤口”、互相疗愈、废话啰嗦,还把头发染成百灵鸟的五彩色系,可能吗? 在古装剧中美出天际、在春晚舞台上美翻中国的佟丽娅,在《完美关系》这部现实题材剧中贡献了职业生涯最崩塌的演技。澳洲留学公关硕士毕业、空降公司总裁,却是“无知少女”一枚,啥都不会、只会瞪眼,可能吗?而那位牛气冲天的霸道“公关先生”,不但对自己的客户吆五喝六、还高调地以“独行侠”身份开直播,可能吗?

  剧中的很多桥段在现实生活中几乎都不可能发生。比如《安家》,卖不掉的奇葩户型中介自己装修后再卖?中介进小区要收“看房费”?凶宅还有人抢着买?……又比如《如果岁月可回头》,被迫离婚的“靳东”,醉酒搅黄了公司的发布会;被离婚的“靳东”和被戴绿帽的“李乃文”,旅游途中照样酗酒、丑态百出;三个老男人,为了活出年轻态,在广场带领上千人“快闪”……这些匪夷所思的情节,都体现了编剧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大胆。缺乏铺垫、逻辑混乱、情节单薄,为了营造冲突硬把人物扯到一起……凡此种种,都使得这些现实题材剧跟现实本身是两张皮,完全没有融到一起。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荧屏上现实题材剧多了,原本是好事,为何反而给观众带来更多失望呢?首先我认为是出于对时代审美心理的一种误读。很多投资人、制片人、平台甚至创作者认为,现在的年轻人看影视剧,第一看颜值看明星,不会太在乎叙事逻辑是否合理,是否有深厚的现实土壤。反观这些现实题材剧,都是俊男靓女当道、一线明星撑场。然而最后,由于没有扎实的剧本作支撑,没有现实生活的土壤作根基,这些悬浮剧反而害了这些明星,使得他们饱受演技、人设等各种争议。

  其二,作品缺乏对社会生活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思考,缺乏真实动人的生活细节。细节特别重要,编剧缺乏生活体验和情感经历,细节描写就会失真,甚至完全跟生活本身背道而驰。所谓“画鬼容易画人难”,相对于天上地下飞来飞去的仙侠剧,现实主义题材剧更容易引起争议、更不好驾驭,因为既然描述的是大家熟悉的身边人身边事,那么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假来,尤其在细节上。比如到站后旅游大巴来接各位旅客了,“李乃文”却醉酒不醒蜷在行李车上,要几个人抬他——简直假得离谱。

  其三,是挣快钱、热钱的浮躁的创作态度。拿了一个大纲、跟平台谈好合作、搭好明星班子,制片方就匆匆上马整个项目,以至于一再出现“收视飘红、口碑烂俗”的倒挂现象。急功近利的心态,怎么可能生产出清风扑面、生活气息浓郁、时代感强的作品?

  这样的创作,也必然是思想肤浅、流于生活表层的。驾轻就熟、平面复制各种套路化的操作,又怎么可能对社会生活有深刻反映?为什么我们一再呼唤现实主义的创作?为什么在中外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创作都是主流?因为它能够深刻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反过来作用于生活和时代,能够对当下有所警示和推动。现在很多职场剧、现实剧,其实是无脑恋爱剧、套路剧。蜻蜓点水的采风、自抒胸臆的个人情绪的放大、空中楼阁式的编造……都不可能创作出引发广泛共鸣的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冯秋红

【编辑:朱延静】

文娱新闻精选: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