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中国美院院长许江解读大运河文化:“通、游、容”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9日 18: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解说】近日,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在浙江杭州举行。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表示,中国大运河是旷世罕见的山河巨构,更是绵延流动的文化宝库,蕴含着“通”“游”“容”文化,需进行更大力度的文化研究和发掘,以文化之力构建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共同体,让中国大运河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解说】在许江看来,与其他文化相比,运河社会文化有着显著的“运河”特征和开放、沟通、区域的特性。首先,其蕴涵着“通”的文化。许江认为,中国最大的几条河流因大运河得以贯通,沿岸的城市和人民也因此拉近了距离,加强了交流,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

  【同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

  第一,运河它是一种“通”的文化,运河就是通南北相通,这个五条河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中国最大的五条横向的,向东流的河流,因为这个运河它贯通,它形成了一种“通”的文化,形成了一种向心的凝聚力。

  【解说】许江表示,从古至今,在千里大运河上行舟,也延伸出了“游”的文化。沿着运河,能看到晓风残月的江南美景,也能看到辽阔萧瑟的北国风光,一路风情迥异。他认为,这种“游”的文化体现在古人山水的诗篇里,也体现在河川延绵的画卷横轴里。

  【同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许江

  第二个我觉得是“游”的文化,因为它是船,看到这个船我们就想到旅行,我以前,我们到苏州那一定是一个夜晚从这里坐船到苏州,或者再一个夜晚,从苏州坐船到杭州,在傍晚的时候我们在这一片河湾之地当中行驶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辽阔的大地,我们看到了古老的村庄,我们看到了中国的黄昏夜晚,我们也看到了晓风残月下的江南,这种游观我刚才讲过,这种游观的文化它化成了中国的山水诗,它化成了中国的山水画,它化成了我们中国园林当中的移步异景地观看。

  【解说】许江认为,南北贯通的大运河包罗万象,人们在行舟游观之中,视野和心胸也会随之变得宽广,能容万物,正是体现了中华民族“容”的文化。

  【同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许江

  第三个是“容”,容纳的容,因为我们“通”了,因为我们“游”了,我们心胸特别广大,我们能够吸纳所有的东西,这个能容胸怀广大,能够容纳很多东西,你像这样一条江边,这样一个古桥,这个古桥上的所有的这些房屋,它是中国建筑历史的一个百科全书,我们在这里不仅看到老祖宗的东西,看到每个时代演变的东西。所以我个人觉得这个“通”的文化,“游”的文化,“容”的文化是它的核心,这个值得我们很好的研究,把它化在我们运河的建造和改造当中,我想这样一条运河就永远是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生活中的“上河”。

  记者 沈亦山 胡徐峰 鲍承康 杭州报道

责任编辑:【刘羡】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