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中华文化大讲堂”泰斗云集 单霁翔北京首发开讲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2日 21: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解说】10月22日,由中央文史研究馆推出的国家级精品项目“中华文化大讲堂”在北京正式启动。“中华文化大讲堂”历时两年筹备,邀请130余位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员、地方文史研究馆馆员和馆外特邀专家,以名师讲座、大家论坛、展览雅集、艺术创作等形态,为大众分享国之精粹。

  【解说】当天,故宫学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作为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大讲堂的首位专家,开讲“中华文脉与文化自信第一课”。单霁翔在受访时表示,在过去的一年中,疫情冲击了文化产业,也为文化工作者带来更多思考。

  【同期】故宫学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

  确实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很多思考。其中重要的很多答案是在我们中华5000年文明的智慧之中,所以我们要深挖我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把它们不断地凝练成对于我们现实有意义的这些文化的认识,这样才能使我们能够不断地健康地走向未来,所以对于文化遗产保护部门和我们的文物工作者,他们的责任很大,他们应该不断地来根据变化的形式,根据人们文化生活中的现实需要,来把更多的传统文化资源揭示出来、研究出来,把它修复好,使它们更多地回到人们社会生活中。

  【解说】过去一年,“云技术”更多地被运用到文博产业当中,“云讲座”、“云论坛”、“云展览”层出不穷。在单霁翔看来,文博产业的“云模式”只是疫情期间的权宜之计,但新的技术与平台却将会在疫后为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多可能性。

  【同期】故宫学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

  在疫情中,人们居家读书写作,但是更多人们也感受到新的技术,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那么这次疫情期间促进了这项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人们习惯于通过我们的云上的讲座,我们的云上的展览来丰富(生活)。但是我想它不是权宜之计,它应该是慢慢变成我们生活的重要的工具,方便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能够接触丰富多彩的这样的一些传统文化也好,现代文化也好,所以这次疫情实际上在这方面,对我们今天的这个现实生活中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是一个新的一种启发和感悟。

  【解说】此前,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火爆网络。此后数年间,报考故宫的人数逐年攀升。近些年来,考古、文博类专业也备受青年学子青睐。单霁翔坦言,纪录片能收获这么多青年人的喜爱,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

  【同期】故宫学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

  为什么叫出乎意料之外,因为这部片子制作的时候,是一个慢节奏的片子,希望很多有时间的中老年人,他们能够对这方面有亲近感能够看,但是没想到,播出以后点赞最多的是年轻人,特别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特别是在校的同学们,这就引发了一个持续几年的(现象),每年报考故宫博物院要来修文物的年轻人数以万计,其实我担心他们是因为看了片子里面一会儿摘柿子,一会儿逗野猫,一会儿弹吉他那么浪漫才来的,其实这是一项要付出终生贡献的,默默无闻的,耐得住寂寞的(工作)。要择业要终一生。那么今天年轻人很多人有这种情怀,确实让我们非常感动。

  【解说】据悉,除单霁翔外,孙机、樊锦诗、王立平、薛永年、仲呈祥、安家瑶、田青、陈晓光、苏士澍、梁晓声、陈来、范迪安、王石等国学、艺术、文学大家,也将陆续与大众见面。他们将从中华文脉、中华诗词、中华艺术、中华曲艺、文物遗产、哲学历史等多元维度,以人民喜爱的方式,带领大众研习经典、探索文物遗产、走访人文景观,享受艺术审美。

  记者 范思忆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李雨昕】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