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街角 在那路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在那街角 在那路边
2008年12月31日 16:14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发表评论

  近年,我每年大约回中国两次,一次是在八月的盂兰盆节的时候,一次是在日本正月的时候。我回中国主要是为了看望在西安生活着的年迈的父母。每次我回去都能看到西安的变化。飞机场扩建了,候机楼更宽敞了,路上的汽车多了,市内修了贯通东西的高架公路,东西走行的地铁一号线和南北走行的地铁二号线同时开工了,大雁塔景区的主题公园竣工了,百货商店和自选商场的货物琳琅满目更加丰富了,服务也越来越好了……只有羊肉泡馍、葫芦头的飘香、各种各样的传统美味,和西安人纯朴的民风没有改变。位于市中心的钟鼓楼静静地坐落在那里,见证着在这块土地上的伟大变革。

  我每次回去,无论夏季还是冬天,在离家不远的背街的街角处,总能看到一位老婆婆在那里摆摊小卖。她卖的商品很简单,只是袜子。她的所有商品都摆在一辆竹制的儿童坐的手推车上。每次我从她身边经过都看见她静静地坐在推车旁。老婆婆只是在黄昏的时候才出摊,借着路灯和近傍商店橱窗的灯光一直摆到晚上十点多钟。人们匆匆地从小摊前走过,却很少有人停留。老婆婆满头白发,衣衫简朴而整洁,清瘦的面容透着平静和慈祥。从气质看像是受过良好的教育,我想老婆婆会不会曾经是小学或中学的老师。

  也许是看到她如此年纪还在为生计辛勤劳作的缘故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是何时生出想要帮助老婆婆的念头,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有一次我来到她的小摊前,看到她卖的袜子种类不多但质量很好,有的还是韩国制造的。问到价钱,她说是2元4角,说买一双吧?在那很久之后我才知道,同样的东西在商场里要买到5~6元。我买了一双。给了她5元钱,说不用找了。说完转身离去。不料她却说不行。看到我离去她又急急地说,要不就再拿一双吧……这时的我就像是做错了事的孩子匆匆地走了。从那之后,我对这位自立自尊的阿婆更是怀着深深的敬意。

  今年八月盂兰盆节的时候我又回西安去。这时北京正在开奥运会,举国上下一片激情,一片热情。每当从电视里看到中国运动员得了金牌,升国旗、唱国歌,我这个浪迹海外多年的游子都止不住热泪盈眶。中国从过去被称为东亚病夫到今天具有如此强大的综合国力,每一个中国人都无不感到自豪和高兴。

  回到西安后不久,我便到老婆婆卖袜子的街角去买袜子,但是却没有看到她。接连几天都没有看到她出来摆摊。我不敢去问周围的人,因为害怕听到不好的消息。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着,阿婆不要就这样走完自己的一生,就这样匆忙地离开这个世界。那几天,我除了被奥运会所感动之外,浮现在脑海里的就只是夜晚在街角昏暗的灯光下,阿婆坐在小童车旁的身影。

  有一天,在我走过离家不远的另一条街的时候,在路边我看到一位卖鞋垫的老大娘。她在路边人行道的地上摆一块不大的方巾,方巾上放着一些鞋垫。人们都沉浸在奥运会的欢乐中,老大娘的小摊像是被遗忘了似的冷清。老大娘坐在小凳上正在专神地缝制着手中的鞋垫。看到有人走来,便停下手中的活,摘下已经很旧了的老花镜。老大娘有七十岁上下,农村装束,有着饱经风霜的面庞和一双常年劳作而粗糙了的手。我蹲下身来搭话问道,这都是你自己做的吗?老大娘说是的。她接着介绍说,鞋垫都是用新布做的很结实,多大的都有,买一双吧?我翻看着鞋垫,看到鞋垫上绣着各种中国民俗风情的美丽图案。我问了价钱,得知每双只卖2元,而如今一个烧饼也要卖5角钱了。我想除了成本和工夫钱,老大娘卖一双鞋垫实在是赚不了多少钱。虽然我没有使用鞋垫的习惯,我还是买了一双。我给了她10元钱,说不用找了,说完便起身离去。只听到老大娘在背后连声地喊,不中,不中,不中……至今,老大娘那不中,不中的喊声仿佛仍在我的耳边回乡。

  还有一位老奶奶,我至今都没有忘记。那已经是数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大学毕业刚到医院工作。每到晚上我向医院的宿舍走去,在小巷的巷口都能看到一位独自坐在那里看着繁华街景的老奶奶。即使是很晚了也能看到她,像是在等我回家。她坐在石凳上,弯着背,支着手杖。我不知道她是在期待什么还是在眷恋逝去的青春,只是知道那位老奶奶的心里很寂寞很孤独。

  每当我看到她那被晚风吹乱了的银发,都会感受到一丝人生的凄凉。现在想来,那位老奶奶实在是很幸福的,因为她的晚年虽然孤独和寂寞,但是她却不必为生计忙碌。而我在街角和路边遇到的阿婆和大娘,在晚年为了生计,到死怕是连感受寂寞和静静地看夜景,回忆美好青春的时间也没有。

  从中国回来之后我增添了思虑。在我年轻是曾经激励过我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名句,现在对它我却有了另一层感受。那就是,对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被社会变革的潮流打翻了的那些小舟,和对因疾病、衰老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来说,那从沉舟侧畔扬帆而过的千帆,那感受不到丝毫温暖的万象更新的春天,是多么残酷的美丽景致。

  我也常常感到不安,不得不去想自己的事。我不知道这样在日本待下去,到老时,是否要在中国或日本的街角或是路边摆一个小摊才能生活。我想起了早年写过“半余生途不识命,沧海苦渡逐浪花。一朝名利皆抛去,回首西天看晚霞”的感怀。可是现在,我却不知道了哪里才是我的归宿。

  (摘自日本《东方时报》 作者:华启天)

【编辑:官志雄
登陆/注册          匿名评论
    更多海外华文报摘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