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社会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空巢家庭增多 城市老年人渴求“精神赡养”

2003年08月18日 07:27

  中新社北京八月十七日电题:北京城市老人渴求“精神赡养”

  作者沈嘉

  “找点空闲,给我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至今人们仍对这首四年前就传唱大江南北的《常回家看看》记忆犹新,然而近年能够“常回家看看”的子女还是越来越少了。

  近日记者从北京市妇联获悉,当前中国家庭结构变化的主要趋势是家庭结构小型化、核心化。在此趋势下则是空巢家庭增多,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根据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的一项调查表明,北京市一百七十八万老年人口中,居住在空巢家庭的女性老人占其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九点三六,处于空巢家庭的男性老人占其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二点五六。

  该调查显示,一部分老人需求独立的个人生活空间,表示不愿意和子女同住。北京市调查不愿与子女同住的女性老人占百分之二十八点一七,男性老人占百分之三十一点四七。

  调查同时显示,老年人多愿晚年主要由子女照料,但因子女工作忙,居住地远等原因难以照料。不和老人同住的子女,大多不仅难以承担日常生活的照料,就是回家探望也并非常事。与老人同住的子女,身处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工作忙、应酬多,不仅照料父母有困难,往往还需要父母帮助照顾孩子和家务。

  专家分析指出,当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现代化社会进程中社会角色的转换,空巢家庭的增多以及家庭关系的复杂化等都加重了老年人的高度感和精神负担,心理健康日益成为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部分。

  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精神赡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是许多青年人的养老观还是传统的,认为父母不愁吃住就没事了,普遍忽视了与父母的精神交流和心理慰藉。在北京市赡养案件中,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当事人要求子女予以精神赡养。

  北京市老龄协会副会长伊密说,从一定意义上讲,空巢家庭的出现是社会文明进步、工业化社会的必然结果。同时,伊密指出,城市老年人问题是社会性问题,需要务实的政策为老年人提供各方面保障。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是社会与人们的尊重,而不是同情,需要的是人格尊严的维护与权益的伸张。

  伊密说,每一位老人都需要别人的喝彩与欣赏,社会应该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建设活动场所与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交流空间与展现舞台。完

 
编辑:张明
  打印稿件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