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武汉“追风筝的人”:50年手工制作风筝3万余架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13日 15: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解说】大到40余平方米的巨型风筝,小到1公分的微型拇指风筝,这些外形独特、技艺精湛的风筝均出自武汉76岁老人王三德之手。王三德痴迷风筝50年,手工制作风筝3万余架,被身边的人称为“追风筝的人”。

  【解说】3月12日,记者在王三德家附近的公园内看到,他正在和老友们一起制作并放飞风筝。

  【同期】王三德:最小微型风筝小的可以达到8个毫米,和50个平方的大风筝都可以放飞。

  【解说】王三德自制的风筝有绢、布、羽毛、绸、树叶等多种材质,包含三国演义、红楼梦、古代诗人、历代皇帝以及花鸟虫鱼等主题,多是巴掌大小的微型风筝。

  【解说】王三德介绍,普通风筝结构复杂,放飞需具备良好的风力条件;而微型风筝简易灵活,但工艺程序更精细,对用材的要求也更苛刻。王三德说,微型风筝的骨架得选择韧直且长的老竹,煮上6个小时,再每天换水,泡上整整一年,这样做出来的风筝才柔韧稳当。

  【同期】王三德:这个竹子竹竿泡一年,第一个去掉它的糖分,它不让害虫侵犯,再就是保持它竹子的硬度,泡了以后它轻了它的矿物质少了,它的结构松散了,松散了破(劈开)好破(劈开),用它(这样的竹子)来做风筝就比较硬足结实。这个风筝的制作研究和放飞不是好玩,是中国的精神文化传承的一个方向。

  【解说】王三德1978年加入了武汉市风筝协会,多次在国际风筝大赛中获奖。2004年,他成为了国家一级风筝裁判。谈起“追风筝之路”,王三德表示,自己年轻时就很喜欢古典风筝,许多风筝设计灵感源于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记》。但如今他最担心的问题是,古典风筝样式已很难吸引新一代人的注意。

  【同期】王三德:如果把它设计成很难很难的,大家都不喜欢制作,都不喜欢玩。(我现在教)制作简单的,大家来了几分钟都可以学会都可以自由的飞翔,喜欢的人越多了,爱的人越多了,我就越把它当回事了,当成我了的毕生的事业了。

   王三德女儿 王建红:他特别喜欢风筝,然后做风筝到了那种走火入魔的地步,有时候熬夜,就是做风筝他就要一口气把它这个风筝做好,然后去试飞,反正他全部的心思都扑在风筝上面。

  【解说】目前,王三德常常在网络平台上分享自制风筝教程,他也正计划办展览、出版相关书籍来记录风筝历史,传播中国文化。

  记者 郑子颜 邹浩 湖北武汉报道

责任编辑:【李雨昕】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 2018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