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青海土族“毡匠”:不想成为最后一代擀毡人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3日 12: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解说】

  今年49岁的索得山是青海省互助县丹麻镇索卜沟村的一名毡匠,在他身边的两位是他的擀毡伙伴和徒弟,他们正在院子里挑拣不久前从庄子上刚收来的羊毛,准备擀毡。

  【解说】

  据了解,擀毡技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最早是由蒙古游牧部落传入,宋末及元初时期,蒙、回、汉等多民族在西北地区杂居,当时蒙古族人居住毡包,用毡作褥子,一些民众就向蒙古族人学习了擀毡技艺,从此,毡匠这一职业应运而生。正如索得山一样,他19岁和老师傅学习擀毡,学成用了五年时间,23岁做成了第一张毡,自此成为了一名毡匠。

  【同期】青海土族擀毡技艺传承人 索得山

  一条毡上最多是三个人,人太多也没用,一个人弹,一个人拣羊毛,一个人链子上打好,大概链子上铺(羊毛)要2个小时,整个下来一个毡要5个小时。

  【解说】

  索得山说,擀毡是件辛苦事,工序十分繁琐,要经过选毛、弹毛、铺毛、喷水、卷毡、擀链子、洗毡、整形、晒毡等十几道工序,一些工序都只用简单的工具,大部分用手工操作完成,而在众多工序中,弹毛和洗毡这一头一尾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同期】青海土族擀毡技艺传承人 索得山

  这个(太吃苦)了,一般弹羊毛(学徒)学不上,再就是洗毡子,这个用开水洗,太热了。

  【解说】

  不善言辞的索得山告诉记者,擀毡时必须环环相接,不能中途停止,一旦有停顿,擀出来的毡质量就保证不了,所以一条用12斤羊毛擀成的毡经过十几道程序需要整整一天,即便如此,一张毡才能卖到200元左右。正是因为擀毡不易操作、利润低,大多数擀毡艺人早已经转行,加上现在的年轻人没有耐性,这门手艺已经面临失传。

  【同期】青海土族擀毡技艺传承人 索得山

  就家里的孩子随便来学给,外面的人不学 (学徒)越来越少了,擀的人没有,家里的人我一年年(教)下去,这个(手艺)也别让忘掉。

  【解说】

  一张看似简单的毡,却倾注了索得山一生的心血。作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族擀毡技艺传承人之一,索得山最怕的就是好手艺到后面失传了,所以只要有人要,他会坚持擀下去,只要有人学,他会耐心教下去,只希望自己不要成为最后一代擀毡人。

  【同期】青海省互助县丹麻镇文化站站长 安生海

  这个土族擀毡技艺作为青海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来,有了传承人以后,(索得山)就是从保护发展这一块做了大量的工作,各项活动上的展示起了保护传承性作用。

  记者 刘祎 青海报道

责任编辑:【李季】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