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顺应历史潮流”--陈佐洱忆台湾记者首次“登陆”采访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02日 20: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解说】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呼吁两岸商谈结束军事对峙状态,并提出两岸“三通”、扩大交流。近40年来,两岸关系从隔绝对峙走向大交流、大发展,媒体既是见证者,也是推动者。作为亲历者,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原常务副主任陈佐洱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40年来两岸关系波澜壮阔、高低起伏,但向前的历史潮流势不可当。回忆起30多年前接待首批“登陆”采访台湾记者的台前幕后,76岁的陈佐洱感觉恍如昨日。

  【同期】全国港澳研究会创会会长兼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原常务副主任 陈佐洱

  在1987年的秋天,台湾岛内疯传已经施行了38年的“戒严令”可能要有所突破,凡是祖籍在大陆的各个省份的民众可以申请获准到久别了差不多半辈子的家乡探亲。我记得是1987年的9月初,台湾《自立晚报》,当时是(台湾)第三大的报业集团,开启了“破冰之旅”。在两岸交流史当中,第一次有台湾新闻记者公开到大陆采访。当时也不容易,要有一定的勇气和胆识。

  【解说】考虑《自立晚报》是民间性质,依对等原则,大陆方面决定由同为民间性质的中新社负责接待,时任港台部主任陈佐洱与另两位同事组成接待小组。1987年9月14日傍晚,陈佐洱抵达北京首都机场准备接机时,候机大厅已有数十名中外记者。

  【同期】全国港澳研究会创会会长兼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原常务副主任 陈佐洱

  十五号的凌晨,(飞机)安全降落在北京。机舱门一打开,我就迎上去,两位记者是第一个走出舱门的,他们就说呢,让你们久等了,因为飞机晚点了。我呢也是脱口而出,说“欢迎欢迎,等了你们38年了。”没想到这句话,就成了李永得和徐璐从北京发出的第一条新闻,同时指了中新社的代表说的是统战语言。我是在厦门长大的,每天遥看金门,在海防前线,和台湾一水之隔,语言相同,人文相同,这种感情是很深的。在等他们的时候,这种感情也反复在我心里回荡,甚至一些闽南歌谣都在脑子里面回荡。

  【解说】但在改革开放初期的那个年代,陈佐洱这句“欢迎欢迎,等了你们38年”,有人评好,有人评差。他甚至亲耳听到有人在背后议论,“这个人等台湾人等了38年,什么阶级立场?”后来,得知邓小平认为这句话“讲得好”,原本心里忐忑不安的陈佐洱才“安下心来”。对于台湾记者首次“登陆”采访,大陆非常重视。陈佐洱说,中央定了两条原则,一是协助他们自由采访,二是确保人身安全。

  【同期】全国港澳研究会创会会长兼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原常务副主任 陈佐洱

  这两个台湾记者在北京采访了、到杭州采访了、到广州、深圳,中间还到了中山,最后到了厦门。在杭州时,徐璐的两位亲戚从上海赶来跟她见面,两个人抱头痛哭,38年没见面了。这些他们后来都写出来了,每天都有报道。这个事情当时是可以说是全球热点新闻。

  【解说】每天阅读他们的报道,陈佐洱也观察着台湾记者看人和事的角度及文风,思考中新社的报道如何让受众喜闻乐见。

  【同期】全国港澳研究会创会会长兼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原常务副主任 陈佐洱

  这两位记者一回到台湾就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台湾当局虽然说要依法处置,可是反对依法处置,声援自立晚报的声浪越来越高,函、电纷至沓来。没过一个月,台湾当局就宣布解除戒严,有大陆省籍的民众可以回去探亲,就掀起了汹涌澎湃的全岛的大陆探亲潮,不可阻挡。

  【解说】回顾这段历史,陈佐洱颇为感慨。他表示,改革开放初期,“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应运而生。原本这一构想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但却在港澳先实现了。

  【同期】全国港澳研究会创会会长兼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原常务副主任 陈佐洱

  在我的家乡厦门环岛路上,面对着金门岛,有八个字的大标语 “一国两制,统一中国”。我相信一定会实现的。

  周莹莹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唐伟杰】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