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创新成就设计之美 大众汽车品牌设计原则解读

2011年09月06日 13: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9月6日电 简单、高雅、不浮躁是大众汽车品牌设计的特色。作为“人民之车”(Volks-Wagen)的缔造者,大众汽车品牌始终坚持自己的设计原则,并以此成就了“经典”的口碑。

  对大众汽车而言,经典并不意味着守旧,恰恰相反,大众汽车品牌在坚持核心设计思想的同时,也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不断创新。就像最近的“大众自造”项目,上线仅3个半月就汇集到七万多个汽车设计创意,为大众汽车品牌与中国消费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思想碰撞的桥梁。借此平台,大众汽车不仅与外界分享了其最核心的设计理念,更深入地了解了来自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大众自造也成为大众汽车设计师吸收新的创意理念的灵感之源。

  而在大众汽车品牌的设计过程中,重中之重的工业设计需要不断地创新。它不仅考验设计师的想象力和专业知识,更考验设计师对细节的把控能力。即便是一个看似简单的车头灯,大众汽车设计师们也会非常细致地考虑其中的线条、材质以及电路技术等每一个细节,希望通过对不断地创新力求让整个车型设计更符合产品整体的设计理念。

  大众汽车经典工业设计之美

  出自大众汽车品牌之手的世界首款“大众之车”甲壳虫,在经历了80年的历史更迭后,至今依然是世界车坛名头响亮的明星车型。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再一次以全新面貌示人的全新一代甲壳虫一亮相便惊艳全场。

  1931年,甲壳虫最早的雏形——第一辆史称Type 12的小型车横空出世。经过7年不断地设计创新和成本优化,在此基础上诞生的VW38车型开始被设计成钢制车身、前铰链车门、前后保险杠,并被确认为国民车的最终样本。

第100万台金色涂装甲壳虫

  随后,经过战火的洗礼,甲壳虫开始进入最辉煌的时代,并和它的创造者费迪南德•波舍尔(Ferdinard Porsche 大众汽车首位设计师)一起,被镌刻进了历史。尤为难得的是,其设计至今仍能引领潮流。

全新一代甲壳虫

  甲壳虫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与大众汽车品牌对产品和设计持之以恒的专注有关。80年来,作为大众汽车最重要的产品,甲壳虫在内部结构和产品质量上被不断创新,时至今日,虽然时移境迁,但是甲壳虫对消费者的亲近之心、对技术与设计的创新之魂依然存在。

  事实上,不只是甲壳虫,大众汽车品牌对旗下每一款车型的设计和制造都有几乎苛刻的原则和标准,即使是一个简单的车头灯,大众汽车品牌也会十分强调其中的技术含量,并细致地设计每一个细节。也正是这种雕琢,让大众汽车品牌的设计能够久经市场的考验,并成就一个又一个的经典之作。

  大众汽车——创新的工业设计语言

  1974年,意大利人乔治亚罗以“折纸”触发了灵感,神奇般地勾勒出第一代高尔夫轿车的外形。从那一刻起,大众汽车开始将其始终引领、不断创新、持续传承的独特设计语言进一步发扬光大,并造就了汽车工业史上前所未有的传奇。当2009年第六代高尔夫登陆中国市场时,这款两厢掀背式设计的车型在全球的用户已多达2,600万人。

  自从在中国实现本地化生产以来,大众汽车在秉承德国设计与制造精髓的同时,更把自己深深植根于中国。在2008年面世的新宝来中,大众汽车成功地将中国消费者喜闻乐见的设计元素融入其中,其前大灯造型,就是在充分吸取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狮眼”造型演变而来的。

  而捷达之所以能在新车层出不穷的中国车市上成为“常青树”,也是大众汽车在融合最新设计语言基础上,不断“改脸”所致。

大众汽车CC

  被欧洲媒体誉为“有史以来最美大众汽车”的大众汽车CC,不仅扩展延伸了大众汽车品牌的精神内涵,更充分展示了大众汽车深厚的设计功力,在中国投产以来也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追捧。

  这些成功都得益于大众汽车品牌创新性的工业设计语言。值得一提的是,大众汽车品牌目前遵循的是全球化的设计,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都设有设计中心的分支,这使得大众汽车的产品能做到本地化设计趋势和全球化品牌设计标准的完美融合,形成全球本地化的创新特色。

  而作为大众汽车品牌面向中国公众推出的大型沟通互动渠道,“大众自造”项目不仅是大众汽车与消费者共同开创未来汽车设计的平台,更是大众汽车为设计“未来之车”充分汲取中国元素的重要渠道。而这也是大众汽车品牌又一个独具匠心的创新尝试。(中新网汽车频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魏巍】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