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经济市”到来 销售压力向二季度转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车市“经济市”到来 销售压力向二季度转移
2010年03月09日 08:49 来源:北京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刚刚享受到1月份火爆增长的经销商万万没有想到,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市场销售并非像想象中的那么轻松,2月的销售数字让经销商倍感寒意。即便如此,由于大多数经营者对于今年下半年的汽车市场没有把握,因此大都将“宝”押在了上半年,有家大的经销商集团,甚至把全年任务的70%目标都强行加在上半年去“逼迫”自己完成。因此可以肯定,今年二季度是全年市场销售压力最重的时间段。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2月我国狭义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70.3万辆和66.4万辆。这组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虽然有了50.8%和41.2%的增长,但与1月相比却分别下降了29.1%和32%。

  虽然专家一致认为,2月份销量与1月相比出现巨大落差,主要是有传统的中国春节假期,同时1月销量包含了许多去年12月的订单和经销商为春节销量申请的存货,但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会长苏晖看来,今年的车市增长,目前已经从“政策市”向“经济市”转移。“中国的消费者虽然十分活跃,但仍然属于不稳定的消费群体,而传统的市场预测和逻辑性的推理市场预测,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国内的汽车市场预测。过于乐观可能性不大,同样过于悲观完全没有必要。”苏晖表示,如今对于车市的增长很难预测,在政策刺激减弱迹象明显的情况下,汽车市场的增长变数在加大。

  加价缺货现象令人厌烦

  近一个多月汽车市场与前几个月相比感觉“冷清”了不少,人流量也有所降低。“实在不好预测一季度的销售数据,从目前来看,市场上又恢复了平淡期,增长步伐已明显放慢。”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说。

  虽然春节后出现的购买力降温让一些人发出了“车市开始下滑”的论调,但专家依然认为2月将成为2010年车市的拐点之说现在下定论还为时尚早。

  苏晖指出,目前车市的加价缺货现象已经形成了全国性问题,“在没有形成新销售高峰的状态下,加价缺货现象令消费者十分厌烦”。苏晖称,这种厌恶抵触情绪也导致眼下车市中正在逐步形成较强的持币观望现象。

  记者走访车市后发现,正如苏晖所说的那样,的确有不少消费者在听到经销商说没有现车后就不再追问,而是转到其他家去继续逛。“这个没车,那个要等,是不是真的这么火先不说,听着就让人烦。”消费者王先生告诉记者,反正现在也没有太大优惠,也不急着买车,所以没有现车的品牌他绝对不考虑。

  不过,根据目前各大主机厂的产能准备情况看,缺货加价现象应该很快会得到缓解。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饶达表示,对于“经济市”的提早到来,并不意外。“购车优惠政策加上消费者对购买汽车观念的巨大变化,迫使乘用车增长会回归到一个正常的水平上来,而从目前来看,车市的降温恰逢其时,如果车市过晚降温,可能使实施的政策提前退出,这将导致市场的降幅过大,生产的成本提高,这对全方位生产销售是不利的。”

  大多数市场人士及经销商还是比较看好今年的发展,并将车市销售的降温,归结于今年国家相关政策刺激力度减小,以及购买力经过爆炸式释放后已经趋于平缓。大部分专家认为,我国汽车市场,特别是发展已经较成熟的京城车市,今年已进入了平稳发展期。

  政策市减弱趋势渐显

  “经销商1月份信心暴涨,到2月份有不少已经出现了动摇。”苏晖说,目前全国除武汉的经销商外,大部分信心已经不足。

  与此同时,苏晖认为车市目前正呈现出三个“加强”的特征,一是促销的声音在加强;二是促销力度在加强;三是观望情绪在加强。

  据业内专家分析,今年第一季度车市之所以没有出现去年第四季度那样的购车激情,主要是刺激购车政策的敏感期已经过去了。“春节前后京城车市出现了不景气现象,已经说明了问题。”苏晖告诉记者,在没有较大刺激因素出现的前提下,车市将很难再出现去年底那种爆发式销售现象。

  去年底的购车高峰主要是购置税优惠政策即将“过期”带来的,经销商们告诉记者,去年最后几个月,主要卖的就是享受优惠政策的小排量车型,“占到总销量的80%以上”。一位广州本田的经销商告诉记者,那时消费者买车看重的就是便宜的几千元购置税。

  “是政策刺激导致了去年底的热销,眼下刺激力度减半热情自然跟着减少,这很正常。”这位广州本田经销商的观点得到了同行的认同,经销商们普遍认为眼下卖车量减少是一种正常现象。他们相信,如果有类似刺激政策出台,车市仍会很容易恢复火爆。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沈荣表示,随着汽车消费的普及率提升,消费者购车表现得更加理性。对于政策的效果减弱,购置税的小幅优惠早已被这些优惠促销所淹没,去年购置税减半对车市的强烈刺激今年难现。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