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A级车市残存优势 韩系车在中国车市"日子难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仅A级车市残存优势 韩系车在中国车市"日子难过"
2009年04月15日 10:18 来源:卓众汽车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韩系车进入中国市场时间相对比较短,以2002年北京现代索纳塔上市来看,距今也只有9年的时间。这9年里韩系车经历了从大起到大落。韩系车也曾经以狂风卷地般的气势占据了中国各大城市市场。不过好景不长。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理性发展,强有力的新产品不断涌入,当年崇拜韩系车的粉丝相继离去,韩系车在国内市场遭遇寒流。韩系在中国的病根究竟在哪?

  科技含量低 发展速度慢 丧失中级车市场

  2002年北京现代索纳塔上市,售价17.9万-26.5万元,竞争对手锁定雅阁和帕萨特。搭配了2.0L和2.7L V6两款发动机,2.0L发动机是一款顶置双凸轮轴直列4缸发动机,而2.7升v6发动机是在三菱发动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24气门双顶置凸轮轴。两款发动机并未配备气门正时的发动机技术。现代通过借鉴丰田的VVT-I技术,开发了自己的CVVT,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降低油耗,提高功率的作用。但直到2005年,索纳塔中级车市场换代产品御翔才配备了这款带有CVVT技术的发动机。而同样的技术本田早在04款雅阁上已经铺开使用了。随后,丰田推出了双VVT-I技术,本田推出了i-vetc技术,此时的韩国车又落后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追赶,落后再追赶的过程中逐渐的丧失了中级车市场。毕竟中高级车市场是更看重的是技术和做工,而不是简单的价格。08年御翔的销量月均也只有1千余量,其实此时御翔的价格已经被市场挤到15-22万区间的市场了,这样的成绩让御翔很快成为边缘化车型。而去年上市的中级车救市车型领翔的销售业绩更是惨淡,今年2月份领翔的全国销量仅为625辆。这样的数据足以证明现代已经丧失中级车市。而另一同门兄弟起亚的日子更是不好过,远舰的“定价门”事件更是闹出了当年汽车行业最大的笑话,其退市的速度更是惊人。

  工艺水平无明显优势 小车市场遭自主品牌迅猛打压

  其实,在小车市场韩国车也曾经风光过。这次风光的换成了现代的同门兄弟起亚。2003年,东风悦达起亚推出了经济型小车千里马,时尚的造型低廉的价格丰富的配置让千里马如实的火了一把。并创造了上市72天销量过万的成绩。04款千里马又以上市47天销售过万刷新了这一成绩。这样的市场表现足以让竞争对手嫉妒了。随着,市场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车型投放,让小车市场竞争愈加激烈。雅绅特的“降价门”对韩系车的口碑也又造成了一定影响,销量也没有很好的起色。自主品牌的成长,造车工艺水平已经接近韩系车,配置丰富程度超过韩系车,而价格确是越来越廉价。这让韩系小车的生存空间大大挤压。今年2月的同价格车型销量数据也反应了这一问题。

  A级车市场尚存优势 外观时尚定价便宜

  A级车市场可谓是韩系品牌的救命稻草,伊兰特比较早的进驻中国市场获得消费者抑制认可,随后又靠政府采购占领了出租车市场,伊兰特已经为北京现代在A级车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随后的换代车型悦动同样是一款成功车型,波浪形的腰线,不规则形状的前灯,时尚的外观牢牢抓住了国人的心,毕竟现在的中国消费者还不购理性,外观因素在购车选择中占据了绝大多数。入门级车型10万以内的定价更是成了A级车市杀手锏,一度将车市价格整体下拉。同门兄弟赛拉图的表现也同样说的过去,更为重要的是赛拉图的换代车型forte将在上海车展亮相,其外形设计一度受到网友认可,只要定价合理市场表现应该也不是问题。从今年2月市场数据上看,悦动的成绩依然不俗。自主品牌想占领这个市场领域还需苦心修炼。

  中端SUV市场 勉强支撑

  韩系车在SUV市场其实是钻了一个空子。主流合资品牌把SUV市场的战争都转移到了中高端SUV市场,精力都集中在了20万以上的市场。韩系车则回避了这一竞争空间,将产品定位为15-20万的SUV市场,在这一市场除逍客外,仅省韩系车型。两名参赛选手,最差成绩也是第2。而自主品牌SUV多从低端市场起家,逐步发展。价格多在10-15万元的市场。近期,比亚迪、海马等多个自主品牌企业纷纷曝出即将推出SUV车型的消息,而早期推出SUV产品的奇瑞、长城的做工质量已经接近韩国车。在这一领域市场,韩国车的日子也不好过。

  总结:韩国车之所以日子不好过的主要原因是在中国市场产品发展速度过慢。上,跟不住日本欧洲企业;下,又甩不开自主品牌的追赶。其实,不仅中国市场,韩国车企在全球的发展都不够理想。早有大宇被通用收购,后有双龙濒临破产罢工事件。现代、起亚全球市场也在萎缩。而这样的表现对其品牌影响力的发展有很大负面影响。如果不能认识到根本,这样恶性循环下去,重食双龙大宇失败之果是迟早的事。

【编辑:赵婕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