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芯片产业掉“链” 群雄逐鹿争先

芯片产业掉“链” 群雄逐鹿争先

2021年05月20日 02:46 来源:科技日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芯片产业掉“链” 群雄逐鹿争先

  科技创新世界潮

  据德国《商报》网站近日报道,为在未来10年打造全球最大规模的半导体产业供应链,韩国政府5月13日宣布,将斥资约4520亿美元发展半导体产业。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CNBC)在5月17日的报道中指出,韩国是最新宣布对半导体产业进行巨额投资的国家。此前,美国总统拜登提出拟投资500亿美元发展半导体产业,中国政府也计划加大在高科技领域尤其是半导体领域的投资。欧盟3月表示,希望到2030年,全球约20%的半导体将在欧洲生产,而2010年这一比例仅为10%。

  半导体是新“石油”

  半导体可广泛应用于联网汽车、智能手机、联网设备、高性能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产品等,是当今经济的命脉。法国《回声报》将半导体称为形势紧张下的世界经济新“石油”。韩国总统文在寅也在5月10日的一次演讲中表示:“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变革中,半导体正在成为所有工业领域的一种关键基础设施。”

  但如今芯片短缺正从汽车产业蔓延到智能手机和显示设备等领域。CNBC称,全球芯片持续短缺的情况,预计将持续到2022年甚至2023年,这就迫使多国将半导体产业发展问题列入其优先议事日程,计划注入数十亿美元资金,开建新工厂并加大研发力度,以确保供应链稳定,增强本国半导体自给自足的能力。

  韩国欲打造“半导体强国”

  上周,韩国成为最新一个宣布对半导体行业进行巨额投资的国家。

  据韩联社称,到2030年,韩国将在半导体领域投资510万亿韩元(约合452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韩国的私营企业,总共将有153家企业加入,旨在将韩国打造成“半导体强国”。韩国政府表示,计划借助这一“K—半导体战略”,通过减免税收、降低利率、放宽管制和加强基础设施等措施来支持该行业的发展。

  加拿大多伦多咨询公司创新未来中心的地缘政治专家阿比舒尔·普拉卡什称:“此举是韩国为确保国家未来的安全和独立而作出的战时般的努力。”

  按照这一“国家蓝图”,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将引领这项持续到2030年的半导体研发和生产投资计划。据悉,三星电子计划到2030年,在非内存芯片领域的投资额将达171万亿韩元,高于2019年宣布的133万亿韩元的投资目标;而SK海力士计划在未来十年投入230万亿韩元。

  研究和咨询公司福瑞斯特公司副总裁兼研究总监格伦·奥唐纳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韩国在内存芯片方面遥遥领先,占全球65%的份额,这主要归功于三星公司。而且,他补充说,整个亚洲在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2019年,全球79%的芯片产自亚洲。

  但奥唐纳也指出,这笔投资是否能帮助韩国在全球半导体行业竞争中夺冠“还很难说”。这的确是一笔大额投资,但美国、中国和欧盟等也在加大投资力度。

  各国竞相增资扩能

  奥唐纳说:“所有国家都在争夺半导体领域世界主要供应商的称号。”

  CNBC在报道中指出,此前,美国总统拜登提出了500亿美元的半导体产业发展战略,中国政府也计划加大在高科技领域尤其是半导体领域的投资,欧盟也拟注巨资做强芯片产业。

  今年4月份,美国总统拜登在“半导体和供应链”峰会上表示,将敦促国会在半导体制造和研究上投资500亿美元,作为其2.3万亿美元基础设施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今年5月11日,美国半导体联盟(SIAC)正式成立,包括英特尔、英伟达、高通、苹果、谷歌、微软等美国多家高科技企业,使命是“推进联邦政策,促进美国的半导体制造和研究,以加强美国的经济、国家安全和关键基础设施”。

  有媒体报道称,SIAC首要而直接目的,就是作为美国半导体的业界代表,持续向美国国会进行游说,最终拿到“传说中的”500亿美元的资金。

  无独有偶,今年3月,欧盟公布了“数字罗盘”计划,希望到2030年,欧盟生产的尖端、可持续半导体(包括处理器)至少占全球总产值的20%,而2010年这一比例仅为10%。

  据《回声报》网站消息,全球半导体总产值可达4330亿美元,80%产自亚洲。为避免屡屡缺货和减少对亚洲的依赖,欧盟也在尝试加强半导体产业。德国预计,未来几年,德国和法国以及其他17个欧盟国家将向欧洲芯片行业注资数百亿欧元,旨在维护欧洲的“技术主权”。

  芯片制造巨头们也都宣布了自己的巨额投资计划。比如,台积电承诺三年投资1000亿美元以提高产能。英特尔计划投资200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兴建两个新工厂。据报道,这两家公司也一直在讨论兴建欧洲新工厂的相关事宜。

  中国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近日表示,该公司正迅速扩大产能,一些计划已提前实施。中芯国际公布第一季度销售额增长22%,达到11亿美元,并上调了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预期。

  本报记者 刘 霞

【编辑:陈海峰】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