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税呼声渐紧 能否抑制房价成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物业税呼声渐紧 能否抑制房价成疑
2010年02月03日 07:09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物业税似乎是一个让人不觉厌倦的话题,没有过度渲染的只言片语便会引来一阵讨论风潮。

  各地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尽快开征物业税”的呼吁已不绝于耳,最近又有业内人士透露,海南将征收物业税以遏制房价飙升,这使得物业税讨论趋于白热化。

  专家表示,征收物业税是必然趋势,目前比较稳妥的做法是选择部分城市或区域进行试点,使物业税真正“实转”。但是,物业税与房价是两回事,开征物业税的主要目的是完善财产税制和地方税制,调节收入分配和增加地方税收入来源等,开征物业税的一个核心和难点是如何对居民房产征税。

  聚焦 1 呼声四起 试点实转很有必要

  对于从未离开人们关注视野的物业税,议论声浪一直此起彼伏。最近,又成为各地方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一个焦点。

  2月1日,媒体报道称,在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人大代表,广州市地税局有关人士建议,广东应尽快探索征收物业税,以此限制房价过快增长。

  此前不久的北京市两会上,北京市地税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北京最早将在明年年底开征物业税。

  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也提出,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要实行物业税以促降房价。

  更有观点认为,北京在商业地产方面,已具备开征物业税的条件。

  物业税这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如果仅从其“空转”算起,也已延续了近7年时间。2003年5月开始,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在全国多个省市开展房地产模拟评税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分3批进行,分别在北京、辽宁、江苏、深圳、重庆、宁夏、福建、安徽、河南、大连等10个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的32个县、市、区开展。

  最近,业内人士向《经济参考报》透露说,深圳、海南或将先行试点征收物业税。此前,也有业内专家认为,北京有望率先开征物业税。海南省财政厅有关人士则表示,“目前还没有听说,也没有接到相关文件。”

  对于此起彼伏的物业税“实转”传言,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认为,选择部分二三线城市或区域作为试点倒是有可能。“征收物业税是一个必然步骤,但还有很多基础问题需要解决,比较稳妥的做法是在试点城市或区域使物业税真正‘落地’。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由于其城市地位比较特殊,一旦物业税‘落地’对市场和人们的心理等都会产生较大影响。”他解释说,试点工作相对整体铺开而言有更多“灵活空间”,当然,是否实施还取决于决策层。

  不过,“到目前为止,较少官方正式文件对物业税相关问题进行解释或说明。”陈国强提示说。

  2009年5月,国务院批复了国家发改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到,深化房地产税制改革,研究开征物业税。

  最近的一次表态是1月28日,国家税务总局财产行为税司副司长杨遂周在国税总局网站的在线访谈中表示,物业税的改革目前还处在研究和准备阶段。

  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税收政策研究室副研究员许文看来,这是国家税务总局对开征时间的明确回答,即目前并没有开征物业税的时间表。

  其实,即使不考虑征管方面的条件是否具备,仅仅是考虑基本的立法程序,物业税也不可能马上出台,陈国强表示。

  但是,越来越快的“大讨论”爆发频率表达着人们急切的心情,而这种急切的背后更多的则是对物业税何时征收、如何征收等问题的迷惘。

  聚焦 2 疑惑纷至 到底能否抑制房价

  物业税的讨论得以“旷日持久”的一个很重要原因便是人们希冀以其平抑房价。通常认为,房地产持有环节的税负较低,从而加大了投机需求,造成了部分城市新建住房空置率较高、房价高企等现象。

  地方两会代表委员们的言论也明显地表现出对物业税调控房价的期待。有关经济评论人士也认为,在废止土地增值税等前提下,物业税能够成为打击投机、高房价的重要武器。

  “物业税与房价应该是两回事。短期内物业税可能导致房价下降,但长期来看,二者没有什么关系。”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杨志勇说,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很微妙,在各种紧缩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物业税很可能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中国房地产市场还是卖方市场的现实下,很可能是买房人在承担税负。”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