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十教授建议给低收入家庭发补贴 难操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时评:十教授建议给低收入家庭发补贴 难操作
2009年01月12日 15:22 来源:成都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十教授日前联名提出了“反周期财政政策”的建议。建议认为,扩大消费需求,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给民众发钱,因此建议给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2万元以下的家庭,每人发放1000元的消费补贴。(1月11日《信息时报》)

  伴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如何刺激消费需求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特别是在我国居民储蓄已创纪录地超过20万亿元的背景中,怎样将20万亿元居民储蓄释放出来,更是成为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于是,包括“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郎咸平等在内的诸多国内外经济学家,纷纷建议全民发放红包。相比之下,十教授“联名建议”的不同之处在于提出了“低收入家庭”的限制条件,虽然由此显得更富有针对性,但却难以操作。

  既然设定了“低收入家庭”的限制条件,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怎样才算是低收入家庭?由此必然涉及统计与计算,以国内人口基数之大,这显然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把钱足额发放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逐级审批、层层转拨的过程中,由于资金审计等配套设施并不健全,即使赈灾款都不时面对“雁过拔毛”的尴尬,这笔“意外之财”是否能真正杜绝“跑冒滴漏”值得怀疑。

  而且,即使红包及时足额发放到低收入家庭,也未必就能立竿见影起到效果。扩大消费需求固然需要钱,但有了钱却未必一定立刻用来消费。日前,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人们的手中比过去更加有钱,但却日渐变得越来越不敢花钱,81.8%的人把不花钱的原因,归结为基本养老保险力度不够;76.0%的人认为,新医保未明确,老百姓仍然担心看不起病。显而易见,有待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制约了居民消费——由于缺少明确而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预期远景,公众只能凭借增加个人储蓄来应对不可预期的危险。

  实际上,在政府财政让利于民的过程中,将时间精力和金钱用于改善社会福利制度,毫无疑问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刺激内需的方法,由此不仅可以保障民众的利益、激发消费的活力,同时也能避免“跑冒滴漏”、体现出责任政府的担当。如果没有了这样的制度保障,所谓“低收入家庭红包”终不免只是一张大大的“画饼”——不仅遥不可及,而且即使侥幸到手也不过是兑换为一张储蓄单。(赵志疆)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