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延安:当时读书是风尚 干部们马背上还装着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忆延安:当时读书是风尚 干部们马背上还装着书

2010年06月30日 12:49 来源:浙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本报记者专访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党建研究所原所长、教授王河

  “中国共产党大规模的学习运动,是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作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战略决策后开展的。”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党建研究所原所长王河教授一说起延安时期的学习热潮,就有点激动,“当时读书热到什么程度?行军打仗再忙,干部们马背上还是装着书!”

  王河介绍说,这个学习运动,是在毛泽东亲自倡导和带动下开展起来的,当时,整个延安形成了空前规模的学习哲学的高潮,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党的理论建设,其经验,到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为什么要让大家读书

  王河说,当时党的队伍里工农干部较多,知识水平普遍不高;而队伍里的知识分子读了点马列的书又不懂得和中国国情结合,容易患教条主义的毛病,因此,毛泽东专门写了《改造我们的学习》这一经典著作,指导大家如何学习。

  当时,大家学习的热情非常高,身经其事的郑校先回忆说:“马克思、恩格斯原著《资本论》、《反杜林论》等书,很难读懂,要逐字逐句很费力地去研读、去理解,每小时只能读5页左右,等于是硬啃下来的。”

  哲学著作学得最多

  延安时期,出版了许多马列主义的哲学著作和教科书,这些书都被求学若渴的人抢购一空。这些书包括:《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的书信》、《列宁关于辩证法的笔记》、《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基础》、《反杜林论》、《斯大林的早年哲学思想》以及艾思奇的《哲学讲座》、《哲学选辑》,柯柏年、王石巍的《马克思恩格斯及马克思主义》、周扬的《马克思主义与文艺》、吴黎平和艾思奇的《唯物史观》、博古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基本问题》,等等。

  学习小组遍地开花

  为了加强学习的效果,大家分头组织起来,形成各式各样的学习小组。最出名的是毛泽东组织的哲学小组,参加者有艾思奇、吴黎平、杨超、和培元、肖劲光等等。每次都是毛泽东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准备,然后一起讨论。

  张闻天在中央宣传部也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后来中央办公厅等机关的人员都来参加,学习小组扩大为一个一百多人的学习集体。据参加学习的老同志回忆,“这个小组是依照艾思奇同志的提纲进行学习的。提纲是分章分节写的。艾思奇同志每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写一节。写完一节,就油印出来,发给全组的同志。”

  中央组织部成立的学习小组,陈云和李富春亲任正副组长,他们每天上午9点前自学,每周集体讨论一次。

  研究型团体纷纷成立

  1938年夏,延安新哲学会成立,集合了当时延安的哲学家和主要学者,经常举办各种哲学报告会、座谈会和哲学年会,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活动,影响广泛而深远。

  在它的影响下,稍后,一些研究型团体纷纷成立。其中较有盛名的包括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会,主要学习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哲学思想,毛泽东任会长,陈云任副会长,参加者有党政军主要负责干部四五十人;还有“自然辩证法讨论会”和“自然科学研究会”,后者参加的会员一度达到三百多人。

  各种演讲层出不穷

  为了帮助更多的党员干部消化学到的知识,当时延安还经常举行各种类型的演讲。当时有延安的学者和培元、艾思奇、吴亮平、柯柏年、王学文、王思华等都有大量的哲学演讲,他们有的讲军事辩证法,有的讲实际生活中的哲学问题,有的介绍中外哲学史方面的知识,有的介绍哲学方法。

  举一个时期演讲的题目为例:艾思奇演讲《孙中山先生的哲学思想》、陈唯实演讲《斯大林先生对唯物辩证法的新发展》、周扬演讲《契尔那夫斯基的美学》、范文澜演讲《中国经学史的演变》、何思敬演讲《黑格尔的逻辑学》、郭化若演讲《军事辩证法》、和培元演讲《形式逻辑和辩证法》,等等。后来,这些演讲大多发表在延安当时出版的《解放》周刊、《中国文化》月刊、《八路军军政杂志》上。

  学习成为全党风尚

  毛泽东延安号召学习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在思想战线上清除教条主义的影响,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通过学习,党的许多领导人就此达成共识。比如,叶剑英就说:世界上一切东西的发展都有它的规律性,获得这个规律要具有一个武器,这就是唯物辩证法。要把唯物辩证法正确地运用在军事领域中,作为判断情况、定下决心、指导战争的唯一法宝。

  通过学习,客观上也大幅度提高了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陈云的话很有代表性,他后来多次讲道:延安那段学习对自己帮助很大,可以说是终身受用。他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九字学习体会,贯穿了他一辈子的实际工作。

    本报记者 杨丽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