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波斯王子》到好莱坞东方想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从《波斯王子》到好莱坞东方想象

2010年07月07日 16:25 来源:学习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从《波斯王子》到好莱坞的东方想象

  近期,美国影片《波斯王子:时之刃》正在中国银幕热映,故事的背景是古波斯帝国的萨珊王朝。波斯国王收养的达斯坦王子出征时得到了可以使时空倒回的神器:时之刃。亲王尼扎姆为了得到王国,杀死了国王并嫁祸给达斯坦。历尽艰辛,达斯坦找到了时间之沙,使时空倒回,最终拯救了伊朗高原,得到了塔米娜公主。同其它美国古装英雄片一样,这部影片的叙述主线也遵循固有的叙事逻辑。

  由于美国国家历史较短,好莱坞在拍摄古装英雄片时广泛地采用拿来主义,从以下几个固定的库存中取用素材、激发灵感:西方文明根源的古希腊神话、基督教故事,战乱频仍的中世纪欧洲传奇故事,尤以盎格鲁鲁撒克逊的民族英雄为主。此外,另外一个取材主题是关于“东方”的题材,就美国的文化表述——大众文化(包括好莱坞在内)和严肃文化——而言,这里的东方是美国以外的所有他者文化。不过上述素材都需要与流行文化紧密结合,好莱坞一向具有最敏锐的流行文化的嗅觉,通俗地讲,就是市场需求和观众的观影偏好。

  2001年的“9坠11”恐怖袭击事件对美国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害和精神创伤,这一事件留下的影响迄今仍未消除。该事件与本本拉登的录像声明一起构成了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对阵的形式。虽然本本拉登及其领导的基地组织并不能代表伊斯兰文明,但他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对自我文明的伸张是以对西方文明的攻击行为来实现的,拥有巨大的表现力和影响力。随后的国际政治现实: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反恐行动在事实上形成了两种文明的原教旨主义者的公然对抗。在美国人看来,这些国际政治现实文本的出现无意间证实了亨廷顿在《文明冲突论》一书中描述的他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威胁。

  事实上,寓意相同的大众文化文本与学术文本几乎同时出现,其中携带的预见性信息甚至早于国际政治现实事件。在“9潘11”之前,《哈利利波特》的前四部书籍已陆续出版,迅速风靡西方世界并拍成电影。与此同时,也带动了写作于上世纪50年代的《魔戒》和《纳尼亚传奇》的再版及其同名电影的拍摄。《魔戒》和《哈利利波特》的第一部都在“9潘11”事件发生后不久上映。三部作品的故事主线都是与黑魔王的斗争,光明世界与黑暗世界的对抗。

  从“9?11”事件发生至今,反映“9?11”事件的电影只有《世贸大楼》和《93航班》,并且有些影院应部分纽约市民的要求停止播映。尽管两部影片已经极力避免触痛国民,但美国国民至今仍然不能直面“9?11”的惨痛记忆。消除恐惧,抵御强敌这一欲望的想象性满足,只能在迂回的叙述中出现——沉浸于魔幻世界,在影像中构筑东方和来自东方的威胁,并随之消解。

  《波斯王子:时之刃》就是这样一部构筑异邦、实现自我关照的英雄传奇故事。电影根据风靡世界的同名游戏改编。游戏的创始人同时也是电影编剧的乔丹?麦克纳坦言,他是从电影《夺宝奇兵》中获得了灵感,创作了该游戏。《夺宝奇兵》系列也是最典型的“东方主义”电影文本之一。上述有关东方的电影文本,都将美国亟待解决的社会矛盾投射到东方,作为背景的东方,其人、其地到底如何,都被淹没在表层的影像中。

  以《波斯王子》为例,影片内的情节设计和电影外的国际政治现实形成了有趣的对应和对照。没有人会把达斯坦真的看成是波斯的王子。与之相较,片中被围攻的阿拉木特城才更像是伊朗高原的本土人,面对大军,他们的部队不堪一击,只有时之刃这一件法宝。时之刃,这件在影片中被竞相争夺的神器,在坏人手中瞬间将伊朗高原变成滚滚黄沙,但达斯坦王子又借助其力量将伊朗高原恢复如初,让人联想到现实中美国和伊朗的核试验之争和各自的主张。影片中由达斯坦王子和塔米娜公主的联姻实现的和解,在现实世界中则遥遥无期。

  由于美国、西方媒介的话语权,古代波斯、现代伊朗究竟如何,大众只能从好莱坞电影和国际新闻中知晓,电影中的古波斯给观众留下的印象仅仅是鸵鸟比赛,当地的杀手、滚滚黄沙以及一个美丽的公主。而伊朗留给人印象最多的是与核武器试验相关的新闻,以及因此与美国的敌对关系。伊朗的一切,民风、民俗和民族文化都在国际新闻中被扁平化了。

  不论是《阿凡达》还是《波斯王子》,故事的结局都是白人英雄拯救了世界,赢得了异族的公主。用文学批评家齐亚乌丁?萨达尔的话说,“东方主义幻想所派生的假象知识,并不以精确性和效用性为基础,而是基于其能满足西方人的自大心理的程度。”在对他文化谦卑的表象之下,依然是好莱坞(美国)恒久不变的关于天赋命运,英雄救世的自我表述,依然要通过不断地想象敌人来指认自我。

  作者:徐海娜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