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敏芝证明:“谋女郎”的保质期可无限延长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魏敏芝证明:“谋女郎”的保质期可无限延长

2010年07月08日 17:11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谋女郎”魏敏芝近日从美国学成归来,一时成为舆论焦点。无论是参加母校成立10周年纪念活动,还是准备与美国的摄制组一起拍摄她带有“传奇”色彩的励志故事,这个从《一个都不能少》的光环中淡出多年的朴实妹子,这个自称如不遭遇张艺谋就成为养猪专业户的昔日乡间女孩,只几天工夫,就以一种卷土重来的彪悍意味,回归大众视野。

  提到《一个都不能少》,大部分人都知道是老谋子旧作,但魏敏芝何人,那些被岁月洗脑、被每每横空出世的乱世佳人折腾得眼球疲累的劳苦观众,难免集体卡壳。于是,时下主流、非主流的媒体在介绍魏敏芝时,总要在前面加上一句定语——《一个都不能少》主演、“谋女郎”魏敏芝,以唤醒人们丢在爪哇国的观影记忆。

  确切地说,魏敏芝应该被称为“前谋女郎”,抑或“原谋女郎”,又曰“时任谋女郎”。但是,魏敏芝用实际行动证明,“谋女郎”的保质期可无限延长。放眼历任“谋女郎”,无论现在是否依旧为“谋”所用,“谋女郎”的经历都像在她们身上打了一个高度防伪的钢印,如同一张国际通用的护照,使之陆续成为“国际巩”“国际章”,庇佑其渡过疑似“诈捐门”等各种“门”的消极影响。只要老谋子依然东奔西走、南征北战,诸“谋女郎”的艺术生涯一定幸福绵长,包括那些欲拒还迎地想摆脱“谋女郎”封号者。正所谓“艺谋电影在,女郎道路长”。

  尽管很多媒体不约而同地用了“最土谋女郎”的说法,但赴美镀过金的魏敏芝显然是以“国际魏”的范儿重返国内影坛的,不仅带回了美国籍的华裔夫婿,还带来了拍摄自传的美国摄制组,从生活到工作到宣传态势均已具备了国际阵容。

  被“谋女郎”身份改变的魏敏芝,欲尝试以自传体纪录片《奇迹的女儿》讲述她这个山区贫家女孩命运如何被改变的故事。魏敏芝认为,自己13岁那年一夜成名,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诚然功不可没,可真正能改变命运的还是“知识”。昔日命运被改变的人,如今想通过这部纪录片,改变别人的命运。这当然是个无可厚非的美好初衷,但一部电影能否改变别人的命运,一部电影如何改变别人的命运,一部并非叱咤风云的人物的自传体电影能改变几个人的命运?最好先做个问卷调查,再拍不迟,否则,改变命运这个严肃命题,未免被滥用得过于轻描淡写了。

  顾名思义,《奇迹的女儿》不过是回顾了一个奇迹的发生、发展和后续而已,而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奇迹之所以是奇迹,在于它的稀缺和不可复制,没有普世意义,不管讲述奇迹的角度多么新颖独特,手法多么别出心裁,立意多么高屋建瓴。至于到底是什么改变命运,自古以来无有定论。事实上,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改变了命运,而是命运改变了我们。

  但“改变命运”永远是让人心潮澎湃的口号,它像一根纤细的芦苇秆上吊了一把摇摇欲坠的铁锤,随时准备砸向那些容易被改变的“幸运”头脑。

  以魏敏芝当下的曝光程度,这位“前谋女郎”若在全国海选“芝女郎”,八成也能应者云集,没准儿一个新生代演员就此脱颖而出了,命运因此转变。借着老谋子的隔山打牛之功,这位“芝女郎”或可大放异彩,说不定若干年后从哪个爪哇国归来,再拍《奇迹的女儿》续集也未可知。

  “谋女郎”魏敏芝的今与昔,时光如水流。   忽 忽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