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网友建议:政府拿钱在大学养一流文化大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广东网友建议:政府拿钱在大学养一流文化大师

2010年07月26日 10:04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睛之笔

  □文化事业是涵养人才的重要平台,政府要舍得投钱,把文化事业养起来,为人才的生存提供良好的环境。

  □广东在改革开放中杀出一条血路,在文化强省建设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也要杀出一条血路,给全国提供一个好的样本。现在广东“不差钱”,关键是很多观念要改变。若不改变,文化强省建设将是纸上谈兵。

  -核心提示:在日前召开的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特别强调:“文化与科技的紧密结合,将孵化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

  连日来,在现实世界的热烈讨论之外,文化强省建设在网络虚拟世界里也引发了强烈关注。网友们认为,在Web3.0时代,网络文化产业最能体现文化与科技的完美结合,同时和21世纪新新人类的关系也最密切。因此,文化强省建设需阔步迈向3.0时代。

  本期“同题问答”,将带着读者走近知名和资深网友这一重要群体,听听他们对于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观点。应邀“灌水”“拍砖”的包括: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社会学系主任范时杰、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张国雄、从事教育工作的法殷洁(水去先生)、知名政经评论员金心异。同时,我们还搜集了网络论坛上有代表性的观点,希望网友的建议能为广东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参考。

  一问

  文化与科技

  问: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应怎样突出文化与科技相结合,同时网络文化应该有什么作为?

  人文社会科学也是生产力

  范时杰:如同艺术需要通过科技的载体来起飞一样,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需要特定的载体。比方说,中华古文明当初就是依靠造纸术、印刷术等科技进步,才将其璀璨的成就接续至今。小平同志曾经讲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过由于我们的习惯与简称,逐渐将科学技术简单等同于科技,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更将不直接创造财富的部分文化领域抛除在经济视野之外。

  博客、播客和微博等新生事物,已成为今天文化的重要载体,并不断地产生经济动力,推动科技自身的进步和完善。在这个复杂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

  目前,广东可以说已经引领中国之先,各大网络媒体、思想网站、知名报业,都汇集在广东,不仅产生了解放思想的巨大力量,也不断促使相关科技的进步,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

  促进网络文化商品优胜劣汰

  法殷洁(水去先生):“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或者改为“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可能更加高飞”、“艺术借助商业的翅膀可以更加高飞”更为妥帖。借助了科技翅膀的艺术,再加良好的商业运作翅膀,切切实实做到文化也有利可图,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基础。

  网络本身可以看作一种商业销售途径,而且是最快速最便捷的途径。文化市场化、商品化,商品好销、市场繁荣,这一省的文化随之也会变强。网络文化本身就可商品化,应该促进网络文化商品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网络文化市场必定欣欣向荣,便是不成产业也难。

  抓住Web3.0时代市场机遇

  网友“数字哥”:很多IT专业人士说,Web3.0时代正在来临,网络将无处不在,与人类生活时刻不可分离,完全融为一体,并诞生越来越多的“网络公民 ”。正如美国著名新经济作家唐·泰普斯科特所描述的:“21世纪的N世代成长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他们喜欢在虚无缥缈的网络上晒心情、晾隐私、扒新闻、传视频、打网游,他们每天只待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却能够自由地抵达全世界……”

  随着网络的全面生活化、人类生活的全面网络化,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必须重点关注网络文化建设,抓住“网络公民”市场机遇,阔步迈向3.0时代,为实现网络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获取“文化插上科技翅膀”所带来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

  二问

  文化与民生

  问:汪洋在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上特别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文化民生”意识。文化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理解“文化民生”这一概念?如何让老百姓更好地享受到文化强省建设带来的成果?

  让老百姓有闲钱闲心消费文化

  法殷洁(水去先生):“文化民生”简而言之就是上世纪80年代所提出的除“物质文明”之外的“精神文明”。只是80年代的“精神文明”多是政府要求人民做到什么,如今的“精神文明”更应该是政府能给人民提供什么、做到什么。

  “文化民生”是老百姓“物质民生”之外的“精神民生”,经济发展让老百姓有钱,满足物质消费之外再有“闲钱、闲心”去尝试文化消费,当是文化强省建设的根本目的所在,也是文化真正渗透到人民生活的基础所在。

  文化建设要回到群众生活中去

  范时杰:文化民生是文化的本质属性,文化不是少数人的意志和观念的反映,而是普罗大众的生活方式的升华。或者直接说,文化就是一种对普通人生活方式的认可。文化也只有融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才会有生命力和市场,才会长盛不衰,才会形成真正的文化源泉。真正璀璨的文化,也都是从民间孕育而生。

  我们坚持文化民生的理念指导文化建设,将带来更多的创意。怎样适时适地引导文化氛围,政府和社会均要承担责任。文化强省的核心,一定要回到群众的生活当中去,这才能让他们感受到文化强省的价值和意义。

  文化项目设计要有民众观念

  张国雄:民生原来较多地关注经济方面,现在要解决民众的精神享受,引导文化价值观。在文化项目的设计上也要有民众的观念,争取民众的认可,使他们成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力量。现在湖南、云南、山东、山西等多个省份都提出建设文化强省,大家总应该有些不同,广东要有自己的特色。

  三问

  文化与人才

  问: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文化强省建设需要高层次人才团队,必须把广东建设成著名学者、文化名人和各类文化人才“最适应生活、创作、发展”的省份之一。您对此有何建议?

  让社科人才感到不是低人一等

  张国雄:文化强省建设人才队伍的培养,非常重要,因为任何建设都要靠人去做,人才是建设的关键。目前,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广东在吸引人才方面并没有太多的特别优势。

  在现实中,文化人才和科技人才受到的重视和待遇相差甚远。同样是政府奖,科技进步奖的规格和奖金,就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高出很多,出席颁奖的领导也不在同一个层级上。社会上形成了误区,好像只有科技奖才是真才实料,哲学社会科学就低人一等。这次省委全会针对这个问题已经指明了方向,就是要形成一整套吸引文化人才、留住文化人才、使用文化人才的制度。

  广东在改革开放中杀出一条血路,在文化强省建设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也要杀出一条血路,给全国提供一个好的样本。现在广东“不差钱”,关键是很多观念要改变。若不改变,文化强省建设将是纸上谈兵。政府科技奖和社科奖的奖金差距不要太大,证书印制应该统一格式,出席颁奖的领导要同样级别,让社科人才感到不是低人一等。

  文化事业吸引人才需政府想办法

  金心异:文化人才需要一个生存环境,要么生存于文化产业,要么生存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怎么吸引人才需要企业去做,文化事业吸引人才的工作就需要政府去想办法了。

  文化事业是涵养人才的重要平台,政府要舍得投钱,把文化事业养起来,为人才的生存提供良好的环境。政府要拿钱在大学里养一流的文化大师,看起来他们没有经济效益,但作为广东文化的高地,他们则是必须要保护的。

  四问

  文化与下一代教育

  问:从现在起要教育孩子享受文化。在青少年文化素养的培养方面,您有何建议?

  有知识不见得有文化

  范时杰:对于青少年来说,文化素养的修练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必须要有坚定的社会责任、清晰的社会意识、明确的社会担当,能够有价值观、人文关怀,要有发现问题、捕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说读了几本书就有文化,刻一个文化人的烙印就有文化,接受了高等教育就有文化。要知道有知识不见得有文化,有学历不等于有文化。孩子享受文化,应该真正的从公民教育和乡土教育入手,让他们爱自己、爱生活,然后推己及人,避免空疏的宣教。让他们拥有独立的人格,让他们热爱这片热土,才会渲染出文化的气息,才会释放出文化的力量,才可能有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鼓励孩子天马行空自我学习

  法殷洁(水去先生):还是那句老话:一代穷,二代富,三代出文化礼仪,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需要几代人的更替。一个简单的道理,一届北京奥运会,不能让所有北京市民素质提高;一次上海世博会,也不能让中国人个个君子淑女。公民、网民文化素养的培育与提高需要慢慢来。

  我给所有的家长建议是,不论文化艺术宗教哲学,尽可能在自己家里收藏一些书,500—1000本藏书的书架搁在那里,自己的孩子能够识字阅读了,自然会找着有兴趣、没兴趣的来读,不论天文地理,不论庙堂江湖。孩子的多数学问不应是从学校老师那里死记硬背来的,而是由他天马行空自我学习来的。知识武装头脑,多看书、多看杂书的孩子,长大之后的能力与机会超乎寻常。

  五问

  文化与广东特色

  问:广东在中国近现代一度成为时代潮流的“风向标”,开放兼容、创新争先的岭南文化特质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应如何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有何建议?

  用好广东历史文化资源

  张国雄:建设文化强省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挖掘好广东最具优势的历史文化资源,这既是我省在全国独一无二的特色,也是赢得本省民众认同的关键。

  鸦片战争以后,广东领风气之先,林则徐在广东“睁眼看世界”;改革开放之后,广东又走在全国前列,创新拼搏精神形成了广东特有的标志。此外,广东还有丰富的华侨资源、人文资源等等。如何把这些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是文化强省的主要任务。广东不缺资源,缺的是发现的眼光、重视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在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上,政府要拿出更多的钱,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上,政府也要加大投入。文化发展不是短期见效的工程,必须要有研究的基础。要真正认识到文化建设的基础战略性作用,把广东历史文化资源这篇文章做足。

  文化强省要往前看往外看

  金心异:现在一讲文化强省,就习惯于往后看,说要保护广东传统文化,要保护粤语、粤剧、南粤王墓……虽然粤文化要保护珍惜,但是文化强省不能只往后看,还要往前看、往外看。

  对外开放是广东文化强大的根基所在,广东文化要在全国有影响力,成为全国三大文化高地之一(北京、上海、广东),向后看是没有前途的,一定要向前看、向外看,从外界吸取变化的源泉。对外开放,是广东文化强省的根本路径。

  广东一定要通过与港澳台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对话,来体现广东的价值,成为中国文化现代化之路的先锋。

  南方日报记者 李强 徐林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