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艺术司司长:阎肃做到了“人老精神不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文化部艺术司司长:阎肃做到了“人老精神不老”

2010年07月26日 13:40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阎肃与同事一起研讨歌剧《江姐》创作。谭 超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在他眼中,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原副部长、著名词作家陈晓光谈阎肃

  我认识阎肃多年,总体感觉是,在新中国60年文艺创作的历史上,尤其是音乐文学创作领域,应该说他是一个重要的作家。

  阎肃的作品很丰富。《江姐》、《我爱祖国的蓝天》,这样的歌剧和歌曲至今仍是新中国文艺的代表性作品。改革开放三十年,他的作品也很多,参加创作了纪念党的70岁生日的歌剧《党的女儿》,京剧《红色娘子军》,后来把《江姐》改编成京剧。这个时期,他也写了不少紧跟时代的歌曲,比如《雾里看花》、《北京的桥》、《敢问路在何方》。所以说,在新中国六十年的每个时期都有他的代表作品,这是一个重要现象。

  阎肃是一个勤奋的人。一般人到了七八十岁,在创作技艺上可能炉火纯青,但是接触生活的机会就少了,但是阎肃确实还很关注生活,积极参加各种深入生活的创作活动。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创作,他担任文学部主任,每次开碰头会,都第一个到,我到得早,他也到得早。另外,他的笔头很勤奋,来得快,愿意写,善于写。作为艺术家,勤奋是成功的重要元素,腿勤手勤眼勤脑勤,这些阎肃都做到了。

  阎肃是一个智慧的人。他善于汲取别人的经验教训。他的智慧也表现在创作中的大局意识,为什么这么多活动都找他,包括担任《复兴之路》文学部主任,除了年龄、资历、水平,就是他的大局意识、宏观意识。

  阎肃自我要求比较高。他不仅勤于创作、善于创作、乐于创作,而且人缘也好。本来参与《复兴之路》主创团队,我们想让他做顾问,一般顾问的年岁都比较大,阎肃80岁了,但他要求到一线去,所以在艺德上的修养,也造就他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作家。

  阎肃在艺术上是严肃认真的,他相信歌曲的功能不仅仅是歌功颂德,也应该有针砭时弊的功能。改革开放初期,大家写讽刺歌曲,对一些社会不良现象进行批评,他也写了一首《怕就怕长官瞎指挥》:“不怕老虎张嘴,不怕豹子发威,怕就怕长官瞎指挥……”,这是我当年在《歌曲》编辑部时组织写的,后来在一个会上他挨批了,我也受批评了。其实,阎肃对社会不良现象还是有自己看法和批评的。

  阎肃很勤奋,耳聪目明,他在创作中往往能选一个很好的角度。总的来看,阎肃作品的风格是:善于选择平凡的视角,用平凡的语言,塑造出不平凡的意境,揭示不平凡的思想哲理,抒发出不平凡的情感。

  阎肃在处理艺术作品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统一上,也有其闪光之处。在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上,他懂得与时俱进。

  当然,对一个文艺作品,我们不可过早给予定论,但有两个最终的检验标准:第一是广大人民群众喜欢不喜欢;第二是流传的时间是否久远。人民和历史是检验一部文艺作品最终的也是最权威的评审。只有经过这两个标准的检验才算是经典。阎肃是创作过经典的人,《江姐》是经典,《我爱祖国的蓝天》是经典,这些作品至少有四五十年的历史了,到现在还在演唱。今天我们还能听到阎肃的很多声音——他在历史上创作的声音和今天创作的声音,说明他宝刀不老,紧紧跟着这个时代在前进。

  阎肃这种融民族传统与时代特征为一体的创作风格,其实是一个很高的艺术境界。对于阎肃这个人,我们说他德艺双馨。从德的方面讲,可能各种模范标兵很多,但是在艺术创作能站得住脚的不多,阎肃就属两方面兼备的人。现在我们不轻易用“大师”这个称谓,但是阎肃是个重要的作家,也是一个大家。至少现在很多人的敬业精神就不如他。

  现在,我与阎肃的交往属于“君子之交淡如水”,正所谓“相聚亦无事,别后常念君”。我跟他不常见面,但会时常念叨起来,偶尔通电话。一旦有重大的创作活动,我马上想到请他参加。80岁对一般人来说,或许是个终结,在人生与事业的舞台上,至少到了该谢幕的时候。可对阎肃来说,却像一个新的开始,他的心总是那么年轻,那么生机勃勃。在他的眼中,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人老精神不老

  ——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谈阎肃

  我对阎肃老师有三个评价:文艺事业的杰出贡献者,德高望重的好老师,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他是个艺术多面手,今年80岁,还能当那么多协会的委员、顾问,艺术能力如此广博,真的做到了“人老精神不老”。他的作品既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延续,又能随着时代发展与时俱进,与时代同行,带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这是阎老艺术人生的显著特点。

  他的艺术生命之所以常青,因为他尊重生活,深入生活,尊重人民,了解人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同欢乐共悲哀,这促使他写出了反映时代特点,反映人民要求,被人民喜欢的伟大作品。

  在现实创作中,阎老往往从尊重传统、敬畏传统、继承传统的立场出发,同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的需求探索创新。

  阎老为人,谦和率真、平易近人。他的嬉笑怒骂很率真,热情爽朗,笑声很有魅力,也乐于助人。

  对待艺术创作,阎老的较真和严谨是出了名的。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决执行党的文艺方针,旗帜鲜明,绝不退让。对不符合条件的作品,绝不含糊。为什么很多地方喜欢请他参与创作,因为他让大家放心。

  阎老“不老”的精神,实际上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处世观。同时,他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继承和创新,热心培养出几代艺术家,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保持对生活的敏感,这些都是阎老作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的标记,也是当代艺术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一粒影响历史的“沙子”

  ——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著名作曲家徐沛东谈阎肃

  我与阎肃从1985年相识至今,合作很多。一般来说,人在创作上会有个周期,60岁以后的创作节奏会放慢。但是,阎肃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每个时代他都有经典力作,一直保持艺术之树“常青”。这让我们很多同行既羡慕又纳闷,我仔细分析大概有这些原因。

  他兴趣广泛,创作习惯很好。上到天文地理,下到柴米油盐,他都学习。

  大事不糊涂,小事不含糊,这是阎老的艺术姿态。文艺作品反映时代思潮不糊涂,对党的利益追求不糊涂,他的作品能与文艺政策自觉结合。对不良作品会直言不讳,毫不含糊。有违党的政策的创作,他坚决抵制,不符合艺术规律的创作,他也坚决剔除。

  很多人以为阎老年纪大,思想可能落伍,其实他的思想挺时髦,对新事物能很快接受。他说作曲家什么都要了解,特别是年轻人的兴趣爱好,作为一个文艺创作者,不能单打一,要与时俱进,博采众长。

  所以,仔细分析阎老艺术常青的原因,我们发现他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思想中藏着他的处世态度。阎老特别会“找乐”,这一点我很佩服。阎老身上这么多光环,却从不自以为然,依然淡然处之。他经常说,事情过去就过去了,人要往前走,这样才能找到乐子啊。

  会找乐也表现在他对看不惯的东西不吐不快,不往心里闷。他常说艺术家如果把自己当成政治家,就很难激发创新勇气。俗话说作品即人品,他是把对生活的追求带进了作品,所以他的作品总是积极向上、热情高昂。

  与阎老20多年的交往,我感觉他的最大魅力在于生命力无处不在。他像一粒沙子,飘飞在人民群众当中,不经意之间,起到了影响历史的作用。

  (文字采访材料由空军政治部宣传部提供,本报记者焦雯整理)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