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不中”,“奥斯卡”说了不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电影“中不中”,“奥斯卡”说了不算

2010年07月27日 08:19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这些天,电影《唐山大地震》在全国热映,引来无数影迷和媒体的关注。从目前情况看,无论票房还是口碑,这部大题材、大制作的电影都有不错的收获。于是,有人又习惯性地开始发问:《唐山大地震》冲击“奥斯卡”有戏吗?

  到底有没有戏呢?据说,影片在上海首映时,有观众用“哽咽的声音”吼了一句:“我有一个希望:希望冯导带着《唐山大地震》去拿奥斯卡,应该让全世界都看到这部伟大的电影,这次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应该中国人来拿!”相对于观众热烈的情感抒发,媒体则煞有介事地列举了《唐山大地震》的“三大优势”和“三大变数”:前者指,该片题材很合适、理念有共性、票房有保障;后者指,影片存在硬伤,海外宣传不够,意识形态有差别。两种表达,方式不同,但内含的期待是一致的,就是希望《唐山大地震》能捧个小金人回来。

  对于中国电影,人们寄予厚望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当这种希望被世界认可的心愿过于凝结到某个奖项时,我们用于评价电影好坏的标准是不是发生了某种变异呢?当然,这不是说“奥斯卡”的标准不好。“奥斯卡”奖项,作为发达电影工业的一个重要评价,自然意味着功成名就、影响非凡。每到一部“令人期待”的中国电影横空出世时,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提问:能不能得“奥斯卡”?然而,“奥斯卡”的标准毕竟不是一部好电影的必要条件。谁能说,得了 “奥斯卡”的就是好电影,或者好电影必须就得迎合“奥斯卡”的口味?

  评判一部电影,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标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正因为有多种标准的竞争,电影才有了多种多样的精彩。如果用一种标准取代其他所有标准,那么电影艺术也就谈不上什么丰富性、创造力和文化特质了。作为一部中国电影,《唐山大地震》若能让中国观众哭得稀里哗啦,翘起大拇指叫声“好”,那它就是一部打动人心的好电影,而不一定要取得“奥斯卡”的证书。也许,《唐山大地震》的故事讲述、镜头运用乃至细节处理,都恰好符合“奥斯卡”风格,但这仅是一种巧合,而不是成功的秘诀。

  《唐山大地震》在唐山公映时,导演冯小刚说,他是来给唐山老百姓交作业来了,并想问一句这电影“中不中”。导演的这句话可以延伸开来说,也就是他给中国观众交作业来了。如果中国观众说“中”,那电影就很“中”。倘若有人非要再问问“奥斯卡”,然后再来定论,那可就交错作业了。 钟一苇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