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专家:中国情人节“三月三”比“七夕”合适——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民俗专家:中国情人节“三月三”比“七夕”合适

2010年08月16日 15:00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天是七夕,天上牛郎织女一年难得的一次见面,让地上不少商家忙了个够,不遗余力地打中国的“情人节”。没想到,民俗专家却迎头泼上来一盆冷水:“七夕”和“情人节”根本不是一回事,弘扬传统文化是好事,但不应把“七夕”和“情人节”强拉在一起。

  “七夕”情人节 商家最忙叨

  最近报纸上不少广告都打出了“七夕情人节”的噱头,推出“七夕情人节”鲜花速递、“七夕”节情侣戒优惠、“七夕”消费代金券……有的手机销售商还打出情侣手机的牌子,配发的漫画是“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对话更是雷人:“亲爱的,今年七夕有些事情走不开,咱们明年再见吧?”“好吧,我最近也很忙,有空咱们就手机联系!”

  在众多商家的努力之下,“七夕”和“情人节”这两个词在近两年来已经被“拉郎配”,2月14日的洋情人节好像已经不够表达情人的甜蜜,中国“情人节”的噱头颇有愈演愈烈之势。

  七夕和情人节不是一回事

  北京市民俗协会副主任崔普权认为,中国的七夕节和情人节“根本不是一回事”。从七夕节的传说来看,牛郎和织女两人是一对已经成家的恩爱夫妻,夫妻俩连孩子都有两个了。而且,夫妻俩是被强大的外力分隔开来,一年只有七夕这一天才能见面。七夕节体现的更多的是家庭观念,是牛郎和织女对爱情、对婚姻、对家庭的坚持。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又被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在这一天晚上,女孩们会在月下乞巧,向织女乞求智慧和巧艺,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崔普权表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好事,但是不应该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或是其他原因而曲解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把七夕和情人节拉在一起。

  中国情人节“三月三”最合适

  崔普权表示,如果真要找个中国情人节,“三月三”最合适。

  “三月三”在中国是和情人关系最密切的节日,传统上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过“三月三”的习惯,这个节日也是男男女女出游踏青的、谈情说爱的日子。

  “三月三”,古称上巳节,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成为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唐代杜甫就留下了“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诗句。 (记者孙颖 杜新达)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