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Ⅰ号”打捞者多为80后 与盗宝者争夺时间(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南澳Ⅰ号”打捞者多为80后 与盗宝者争夺时间(2)

2010年08月24日 16:10 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南澳Ⅰ号”整个打捞行动从今年4月4日开始,至7月26日结束,在这期间,广州打捞局派出的12名队员累计潜水作业时间超过1000小时。图为潜水学校的潜水员在潜水训练塔内测试水底摄像设备。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潜出水面与寂寞的生活为伴

  在瀛洲打捞局基地里,记者见到了郑建良这位湖南汉子。人到中年的他很朴实,从部队转业的他还保持着军人的作风,在打捞“南澳Ⅰ号”文物的任务中,郑建良担任打捞局潜水队的班长,负责带领12名广州打捞局的潜水员进行作业。

  见惯风雨的老郑并没有说太多“南澳Ⅰ号”下水打捞的故事,倒是很热情地带记者到打捞“南澳Ⅰ号”的主战场——停靠在打捞局基地的南天顺号上参观,他说在出海作业时,这里就是他们的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南天顺”船上的平台有两个标准篮球场那么大,老郑出海作业时,这个平台就会放置大型的集装箱,有些里面装满了减压舱等专业设备,有些则用来住人。

  跟随老郑进入船舱,穿过厨房一直走进卧室,老郑推开一个卧室的舱门:“这里就是咱们潜水队的房间。”只见这个房间约20平方米,放了4张木架床,可供8个人住。记者看到每张床的两边都加装了一块长木板,老郑说这些挡板是挡住睡觉的人不要滚下床,虽然在内河里船身不会太晃,但出海之后风浪很大,船身晃动厉害,有时候站着都可能会站不稳。

  “那潜水员会不会有一些特殊的饮食要求?”记者问道,郑建良笑了笑说:“理论上是有的,但其实因为海上生活比较艰苦,所以我们都是跟大伙同样的饮食标准,大家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他说由于船上生活比较闷,所以大伙不时都会打打牌或钓钓鱼来打发时间,老郑说:“我们真的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纯粹打发时间的。如果运气好的话,一天能钓上四五条鱼,可以加菜了。”

  老班长经验之谈:“潜水要稳,心急会丢命”

  面对自己麾下的年轻潜水员,老郑说得最多的是“不要急,要稳。心急会让你们丢了命的。”十多年前,他曾亲眼目睹过队友遇险。“那次是一个水下工程,要下水对沉箱进行固定和焊接工作”回忆起那次惊险的经历,郑建良还心有余悸。

  那天天气很好,老郑和队友们换好潜水衣准备下水作业,海面平静,水下的能见度也很不错。老郑和两名队友下水后直接游向作业地点,几位潜水员互相打了个OK的手势,就开始各自工作。十多分钟后,老郑的队友遇到了一些困难,有一个焊接点需要在另一侧进行焊接,根据惯例,这名队友应该等老郑或另一位队友完成手上的工作后,一起游到另一侧再继续工作,因为在水下,潜水员之间要互相照应。不过这名经验丰富的潜水员却没有等老郑们,当老郑回过头时,这名潜水员已经游到了十米开外的另一侧。

  就在这时候,本来平静的海里突然间涌起了一股急速的水流,老郑和另一位潜水员马上抓紧了引导绳,而那位正游远的潜水员由于背着身,一时之间竟没抓稳这条可以救命的绳子。船上有专门的人员观察潜水员冒出的水泡,他们突然发现其中一名潜水员冒出的水泡已经超出了工程作业范围,“有人放漂了!”船上的工作人员立马紧张了起来。

  “放漂”其实就是潜水员意外地脱离了同伴和引导绳,在能见度低的深海里无法判断自己的位置,导致很容易随着水流漂向远处而遇到危险。这名“放漂”的潜水员也意识到自己面临的巨大危险,马上开始自由上浮,船上也派出了值班潜水员带着救生圈和绳索下水救人,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潜水人员上升过程中体力消耗很大,如果不及时救助很容易出现危险。

  老郑和同伴马上紧抓引导线,开始往水流前进的方向游去,试图寻找已消失在黑暗中的队友,不过搜索了接近15分钟,依然未见队友的踪影,正心急如焚的老郑和同伴突然接到了船上的信号:上浮回船。虽然带着一万个不愿意,但老郑二人还是遵照指令往水面游去。当他们回到船上时,才发现“放漂”的队友已经被送进减压舱。“幸亏今天海面的环境不错,浪也不是很急,刚才我们在差不多百米开外发现了他,不然的话他就死定了。”船上的工作人员告诉老郑,他的队友被救上来时已接近虚脱。

  到了水下老天爷说了算

  自此之后,老郑就常常提醒年轻的潜水员们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贸然作出决定。尤其是“南澳Ⅰ号”的打捞工作,既要保证潜水员自身安全,也要保护好遗址现场和文物的安全,需要加倍小心。“要时刻记住,到了水下就是老天爷说了算,你们谁都不要去逞强”,老郑对新入行的潜水员说。

  信息时报见习记者 袁建彰 记者 马向新 黄立科 通讯员 郑楚成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