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洪晃:我与母亲彻底走出大红门

2011年09月06日 09:4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我关于过年的所有记忆,都在史家胡同51号。至今,我心里的家还是史家胡同51号,虽然我和我母亲的骨灰一起被赶出了史家胡同。”翻译家和外交官章含之之女洪晃,在回忆起自己的胡同生活时如是说。

  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章含之回忆录《跨过厚厚的大红门》在第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与读者见面。一场以 “洪晃与史家胡同51号” 为主题的沙龙,邀来同为胡同里长大的音乐家刘索拉、民间古城保护人士华新民及洪晃,与读者共同分享了她们的胡同记忆。

  1960年,章含之一家搬入史家胡同51号这座老四合院,次年洪晃出生。因此,洪晃的童年记忆全都关于这个古老的院子。

  洪晃记得,史家胡同51号在“文革”时最热闹,那里成了很多人的避风港。她的小叔叔也躲在51号。他会给洪晃讲小人国的故事。小叔叔走那天,洪晃跟在他屁股后面哭哭啼啼,一直从史家胡同51号走到北京火车站。

  与洪晃类似,刘索拉在丰盛胡同2号长大,一直到14岁才离开。她说,“我们住的房子1949年以前不知道是谁的,以前还发生过杀人案。我14岁时,因为‘文革’被赶了出来。我们不是四合院真正的户主,只是经历了它的变迁,所以我对四合院是一种奇怪的怀旧,因为从根儿上并不属于四合院,只是那里有我的童年记忆。”

  与洪晃和刘索拉不同,华新民家的祖宅是实实在在的私宅。“1913年,爷爷买了块土地自己建了个大宅子。因曾在国外留学,房子顶部的造型是中西合璧的。我的父亲,我都在那里住,如今,我爸爸马上99岁了。”然而这所见证了华新民三代人成长的老宅子,已经被拆掉,变成香港赛马会会所。此后,华新民便开始致力于古城保护工作。

  对于胡同的生活,她们的记忆虽不同,但对胡同的感情却同样真挚。如今,她们或已搬出曾经居住的胡同,或亲眼看到老院被拆,然而她们都时刻怀念着那里,如影随形。面对渐渐消失的胡同,她们有着自己的情绪。

  “北京曾是一个花园城市,每个四合院就是一个花园,而如今北京的胡同已经被拆掉三分之二了,不能再拆下去了。”华新民总希望,“也许某天一睁眼,发现那些胡同还在,因为我们的历史和文化都写在上面,没有了胡同就全没了。”

  刘索拉则调侃说:“北京在经历没有枪炮的战争,我们自己发动战争把这个城市毁了。若是谁还住在四合院中,想装修,老的砖瓦一定别扔,那是真正有价值的,由它可看到历史。”

  洪晃仍旧能记得母亲在世时曾想尽各种办法,阻止别人对史家胡同的破坏,无果,如今那里还是立起一个法式建筑。洪晃说起来也只能莞尔一笑,因为史家胡同51号也再容不得她随意进入了:“我一个月之前搬出了那个四合院,现在不是‘跨出大红门’,而是‘彻底走出大红门’。”

  2008年1月26日,洪晃把母亲的灵堂搭建在史家胡同51号的家中,那是母亲章含之病危期间一直念叨的心愿。在永别了母亲之后,在某种意义上,她也永别了这座她所熟悉的四合院。

  尽管那道大红门,洪晃可能无法再跨入,她依旧认为自己已拥有了最昂贵的记忆:“我妈妈一直说,51号院也就到她这一代,而我也总是在想,这个院子对我最重要的东西我都有了,就是我的记忆,这个谁也拿不走。”本报记者 张黎姣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