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辛亥后裔:“天下为公”理念让孙中山成公认领袖

2011年09月13日 08:55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日,辛亥革命后裔们齐聚孙中山故里翠亨村,向记者讲述了他们记忆中的那段历史以及祖父辈的点滴故事。他们期望通过缅怀革命前辈,教育新一代青年人继承前辈的献身精神,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共和民主富强。

  辛亥百年纪念的是千千万万的革命人

  孙中山的曾侄孙、孙中山之兄孙眉的曾孙——孙必达虽然常被人称为 “孙中山后裔”,却从来没有见过孙中山先生,他是在先生逝世后的第16年出生的,所以他从来不按辈分称呼这位长辈,而是和其他人一样尊称其为中山先生。

  他从父亲口中得知,这位伟人曾叔祖是一位特别勤劳的人。那时孙中山还住在广州的大元帅府,孙必达的父亲也搬过去一同居住。每天早晨,孙必达的父亲就看见中山先生早早地起来看书、写东西、见客人,一直到夜晚。由于时间紧,连吃饭都是特别快,三下两下吃了就完事,天天如此。

  最近几年,孙必达经常回到中山,因为这里是孙中山先生的家,孙家的根。现在辛亥百年纪念日渐近,中山、广州、武汉、南京都在举行各自的纪念活动。但每座城市纪念意义却不尽相同,广州、武汉,属于孙中山先生革命地;南京属于孙中山先生魂归地;而中山是孙中山乃至孙家人根的所在。孙必达说:“辛亥百年纪念,不仅是纪念孙中山,为此流血牺牲的千千万万人都很伟大,都值得纪念。”

  “天下为公”理念让孙中山成为公认领袖

  71岁高龄的雕塑家、画家刘渝,是刘揆一的孙女。刘揆一也是始终拥护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先行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把精心准备的论文《浅论辛亥革命时期的孙中山、黄兴、宋教仁》拿出来给我们看。

  1903年,刘揆一自费留学日本,结识黄兴,参加反对沙皇俄国东北三省的拒俄义勇队,随后又与黄兴、宋教仁、陈天华、谭人凤及胞弟刘道一等发起组织华兴会。刘揆一于1907年1月加入同盟会,始终拥护孙中山先生,至武昌起义爆发,他还曾亲临汉口前线任督战员。

  在辛亥革命的众多先行者中,刘渝认为孙中山是无可争议的公认领袖。她说,孙中山之所以能成为公认的领袖,得益于他的卓越见识、系统完整理论体系以及“三民主义”、“天下为公”的理念,是当时其他革命党人所难以超越的。即使辛亥革命走过百年,中山先生的民主意识、忧患意识等辛亥精神,仍是值得传承的宝贵财富。

  前辈献身精神激励我们前进

  “1911年4月8日,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还在酝酿之中,一名同盟会会员,刺杀了广东将军孚琦,被捕就义,后被葬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他就是我的祖父温生才。”今年已经77岁的温国杰,向记者回忆起他祖父当年的英雄之举,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作为辛亥革命后裔,温国杰一直在努力把辛亥革命精神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他经常站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前,义务地向来自各地的青少年讲解辛亥革命先辈们当年浴血奋战的悲壮历史,这一讲就坚持了22年。

  温国杰告诉记者,他与另外几位志士后人于1989年7月发起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广州遗属联谊会,旨在继承和发扬先烈遗志,对年轻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会解答孩子们的各种问题,一定要把那段历史的来龙去脉讲透。”作为遗属联谊会的会长,温国杰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开展形式多样的讲解,很受青少年们的欢迎。

  让更多人传承辛亥精神

  曾参加过华兴会、同盟会、共进会等革命团体,并参与了江西革命活动组织工作和辛亥江西光复的彭素民,是辛亥革命时期重要的领导人。他的曾孙彭宇扬,年龄刚30出头,在到场的辛亥后裔中显得特别显眼。他说,经过彭家几代人孜孜不倦的努力,有关彭素民先生的史料已基本搜集完成,但形成搜集资料习惯的彭家人却保留了搜集辛亥革命史料的习惯。彭宇扬说,要让更多人了解辛亥历史,传承辛亥精神。

  李烈钧的孙子李季仁,现任江西省政协常委、民革江西省委会副巡视员。他告诉记者,祖父李烈钧从1905年去日本留学开始,就与孙中山是多年的挚友,在孙中山的广州大元帅府担任过两任参谋总长。李季仁说,此次来中山参加“翠亨论坛”,一是来向更多的专家学者交流探讨辛亥革命历史的意义和对现代社会发展的作用,二是希望能为推动海峡两岸交流作些贡献。他在台湾有姑姑等多位亲朋好友,他希望把这次论坛的学术精华传递给台湾的亲朋好友,并把此次论坛上赠送的《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会员墨迹》这两本书带到台湾,去进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应该要纪念和缅怀辛亥志士为国家进步、民族独立所作出的流血牺牲,更要通过重温历史,弘扬革命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辛亥革命网的发起人陈木奎与记者谈起这个话题,就情不自禁地开始为如何发扬光大辛亥精神而呐喊。陈木奎牵头成立的辛亥革命网是面向全球华人的一个非商业的纯公益性网站,是以辛亥革命为主题,目的是发掘辛亥革命历史,继承先烈遗志,弘扬中山精神。(本报记者 吴春燕 本报通讯员 谢力生 司徒漪)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