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拓展地中海文化圈研究:重塑中华民族的外域景象

2011年09月14日 13:5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王晓朝

  文化圈(cultural circle)是学界近年来使用较多的一个概念。学者们认为,在诸多文化体相关联的某些地区,只要各文化体之间有较多文化元素相符,就可以把它们归属于同一个文化圈。文化圈有地理空间上的相关性,圈内各文化体在起始阶段相对独立地发展,逐步形成某些核心区,该区域的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向周边区域扩展,使其在文化上呈现出共同的性质。文化圈的主体是人、部落、民族、族群。一个文化圈内决非只有一个民族,而是多民族的共生、共存、共融。文化圈是一个有机体,文化体的诸要素在功能上相互关联。器物、制度、经济、政治、社会、道德、宗教、哲学等文化要素并非简单地在一个地域内排列,而是相互联系和作用,丰富而又生动地呈现出来。文化圈的形成、发展与定型是在历史中完成的。文化圈的概念以居住在同一地理区域中的不同人群之间呈现的共同文化特质为思考基础。使用文化圈的概念是为了更好地研究文化体的向外迁移、扩展或传播,以及通过文化传播所带来的文化碰撞与融合。

  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位于南欧、北非与西南亚之间,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地中海文化圈的地理范围包括环地中海的广大地区,东起美索不达米亚和尼罗河,西达现今的法国和西班牙,南邻北非沿岸,北抵阿尔卑斯山脉。该地区在当今世界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的地位。古代地中海文化圈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中心地区由地中海东部的西亚和埃及西移到雅典,再至罗马。

  考古发掘表明,公元前8000年,两河流域的居民已经在从事原始农业并驯养动物。公元前6000年以降,这一地区已有相当清晰的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线索。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该地区先后崛起几个轮番统治西亚的帝国,主要是巴比伦、赫梯、亚述,还有一些在某个时期某个地区相当强大的王国,如吕底亚、米地亚、腓尼基。公元前2000年,埃及王国开始同西亚强国争夺霸权。多种族的群体为了生存,混居于两河流域和尼罗河谷,促进了语言和文化的融汇,逐步形成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埃及、希伯来等多个区域文明,在同一生态背景下,形成各具特色、相互吸纳、具有共同文化要素的地中海文化圈。

  公元前9世纪以后,希腊地区的居民走出“黑暗时代”,产生了统一的民族意识,创建了同地中海东部文化相关但又有鲜明特色的城邦文明。希腊民族的精神内核是民主政制背后的德性伦理和政治理念,以及深层次的身心追求和价值观念。他们既崇尚体育又追求智慧,既创造了公元前776年开始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又创造了学科形态的哲学和具体科学,还有那陶冶情操的史诗、悲剧、喜剧、抒情诗、宴会诗、颂歌以及雕刻与建筑。这是希腊文化的特色和精华,也是它源自西亚和埃及又高出它老师的地方。由于这些贡献,希腊成为地中海文化圈的核心区,而此时的西亚和埃及则发展为中央集权的帝国。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率军出征西亚,控制了幼发拉底河,继而征服埃及与波斯,并于公元前329年春打到印度,将希腊文化一直往东扩展到印度河。希腊化运动为后来罗马人统一地中海世界并最终形成地中海文化圈扫清了障碍。罗马人通过三次马其顿战争控制了希腊和马其顿,通过叙利亚战争控制了地中海东部,通过三次布匿战争消灭了腓尼基人。从此以后,地中海世界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的建立为境内各种文化的融合创造了统一的政治架构,经过五个世纪的碰撞与调适,地中海文化圈内的各民族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随着法兰克王朝建立、阿拉伯人西进、伊斯兰运动的兴起,阿尔卑斯山失去了地缘政治的界标作用,地中海文化圈被后起的阿拉伯世界以及以基督教为意识形态的欧洲文化(或“西方文化”)所取代。从文化转型的角度看,后来的“中世纪的地中海”、“文艺复兴时代”的地中海、“近现代地中海”、“后冷战时代的地中海”在文化上均已属于另一个范畴。统一的地中海文化圈已不复存在。

  中国学术界对地中海文化圈的认识和研究在以往主要局限于希腊和罗马。改革开放以后,学界将视野扩展至希伯来文化,视“两希”(希腊与希伯来)为西方文化的两个源头。经过多年研究,中国学界对“两希”文明虽然有整体上的把握,但大量细节仍待深入研究。此时进一步拓展视野,开展地中海文化圈的跨文化综合研究,将有利于我们巩固已有的学术成果,纠正或完善已有的学术观念。在当今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重塑中华民族的“外域景象”。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