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琼剧名旦莫爱花:艺海痴缘四十年(图)

2011年09月21日 16:11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958年,莫爱花在《柳毅传书》演出后留影。

  文\海南日报记者 陈 耿

  琼剧名旦莫爱花,是一位在琼剧界从艺40年的老前辈。1950年代,她在“集新剧团”排演的爱情短剧《卖胭脂》中,唱出“子声”,一炮走红,这出戏在当年还受到前来看戏的陈毅元帅的赞许;她曾到中南海给国家领导人演戏,去过新加坡传授琼剧演技,还是一位全国劳动模范。

  晨起苦练 戏路渐宽

  莫爱花有一张年轻时的黑白剧照,是1956年演出滑稽爱情剧《卖胭脂》时一位记者所拍摄的。照片上的莫爱花形容秀丽,神彩奕奕,而如今的她已经年过七旬,让人感叹流光飞逝。

  1937年,莫爱花出生在定安县的一个乡村,17岁前,她曾是该县一支文艺队里的舞蹈演员,文艺队经常到海口解放东路今和平电影院一带搭台演出,渐渐地在市区变得小有名气。当时“集新”琼剧团要招演员,1954年的一天,剧团负责人便到解放东路观看定安县这支文艺队的演出,准备从中物色人选。莫爱花被看上了,从此与琼剧结下了一生的缘份。

  莫爱花回忆道:“入团后,我跟在琼剧老前辈王凤梅、王广花身边学文戏,基本功主要靠他们传授;武戏的师傅是从广州请来的,对学徒要求特别严,谁要是偷懒就会挨打。”

  好在莫爱花愿下苦功夫,经常是清晨4时刚过便起床吊嗓子、压腿,练功十分刻苦,师傅们都很喜欢这位勤学的徒弟。学艺一年多后,莫爱花已经可以上台演戏了,开始时只是演一些“跑龙套”之类的小角色,后来戏份越来越多,所演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譬如,1955年上演的琼剧《秦香莲》,由当时琼剧界的名生陈华(饰陈世美)和名旦红梅(饰秦香莲)出演,莫爱花在剧中演“皇姑”一角。“那时候能够跟陈华、红梅这样的大牌演员同台演出,我感到很幸运,也很紧张,就怕演不好砸了整场戏。”莫爱花忆起当年,还有几分兴奋和紧张。

  然而,让莫爱花紧张的事情还在后头。

  唱出“子声” 一炮走红

  1956年初,集新剧团到广州演出,得到了广东省文艺界的普遍认可,不久后改名为“广东省琼剧团”。该团于1959年与海口新群星剧团和文昌联合剧团合并,组建成“广东省琼剧院”,下辖一、二、三团,莫爱花在一团。这是后话。

  1956年,莫爱花参与排演了团里自编自导的一出爱情短剧《卖胭脂》,她演的是“卖胭脂”的主角,地点在今天的海口市解放西路文化宫一带,莫爱花还记得那时的戏台是用竹子临时搭建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公子哥看上一位在店里卖胭脂的年轻女子后,进店苦苦追求,却被人“斥责”不该进入女人用品店铺;情节虽然简单,却集中表现了剧中人的机智、勇敢、幽默和诙谐。

  不想,该剧让莫爱花在海南戏剧界一炮走红,让她成名的是第一次唱出“子声”(琼剧中一种又高又尖的尾音,类似于美声唱法中的女高音,但又不完全相同),此前琼剧界尚未有人唱过。其实,莫爱花出演前还担心演不好,会被观众起哄,扔甘蔗渣赶下台呢。

  那年12月的一天晚上,闻知正在海南视察的陈毅元帅要看《卖胭脂》,莫爱花万分紧张。“上台前,要不是师父和团领导反复鼓励和安慰,我还真不敢演出。”莫爱花说。好在那晚的演出很成功,陈毅元帅非常满意,她自己也很开心。

  1957年4月27日,以广东省文化局副局长苏怡为团长的广东潮琼汉剧赴京汇报演出团一行160余人抵达北京,向中央党政军领导、文艺界和首都观众,集中展演这3个剧种经过戏改后取得的成果。演出团在京逗留42天,48场演出得到首都各级领导、专家和观众的好评。琼剧演出的剧目有《张文秀》、《卖胭脂》和《狗衔金钗》等,当然,莫爱花也有幸参加了那次汇报演出,并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声带受损 越洋教戏

  从北京回海南后,莫爱花不但没有真正闲下来过,而且演出任务越发繁重,以至于声带严重受损。

  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展后,琼剧队伍要走进街道和深入农村搞文艺宣传。当时的莫爱花不但白天要唱戏,晚上还常常接受领导差遣,给剧团里那些夫妻不和的家庭做家访。由于过度劳累,加上休息不好,莫爱花的嗓音很快变哑了,经检查,声带有出血、水肿和变厚等症状,无论怎么治疗都没有明显好转。

  第二年,琼剧院送莫爱花到广东省音乐专科学校学习,其实也是借此机会让她好好疗养一番。一年后,莫爱花掌握了不少戏剧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不过声带的问题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尽管用了不少药,也打了不少针。

  1960年,莫爱花回到海南后继续参加琼剧演出,细心的观众听出她声音变化很大,知道是声带出了问题;一些素昧平生的好心观众,甚至给她写信表示关心,并且附上民间偏方,如吃生鸡蛋和喝竹筒水等等。“虽然这些方子都没有起作用,我也不认识他们,但戏迷朋友的关爱很让我感动。”莫爱花微笑着说。这一年,莫爱花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在海南岛,五六十岁以上的本地人大都熟悉莫爱花的戏,她主演的《双牡丹》、《红楼梦》、《打金枝》和《柳毅传书》等著名剧目,已牢牢地植入老戏迷们的记忆深处。

  莫爱花不但在海南有名,在海外的华人中也很出名。1988年1月,新加坡国家剧场就向海南行政区点名邀请莫爱花等人前去教戏,培训业余琼剧班子,主要传授基本功、唱念功、表演技巧和导演艺术等;莫爱花教戏期间,当地一些业余的京剧、潮剧和粤剧团体以及舞蹈班,闻讯也前来观摩和学习。

  莫爱花的那次新加坡之行,一走就是半年。当她回到海口时,海南已经建省几个月了。

  此后多年间,哪怕是1994年退休后,莫爱花还多次应邀到新加坡授课,直到2006年老伴病重后,她才很少出门。

  巧改戏 出经典

  莫爱花痴爱琼剧,倾注了满腔热忱。为了演活剧中角色,她总是反复练习、推敲人物的语言、动作,针对有些细节问题,她甚至大胆与导演和编剧商榷,取得认可后,并不完全按着剧本来演。因为在她看来,角色的话语和形体一定要与内心活动一致,才能吸引和打动观众。

  莫爱花还记得在排练《打金枝》时的一个场景:当驸马郎打了她所扮演的公主之后,公主恼羞成怒,按剧本应说一句“你给我跪下”,但莫爱花并不说话,而是做了一个让对方下跪的动作,驸马郎会意,自己说出:“跪吗?”当时导演和编剧都觉得这样处理更为巧妙,更能表现出娇生惯养的公主的尊严来,于是这一场景就被确定下来。

  紧接着,怒气未消的公主想一报还一报,也要打驸马郎一耳光,可是当她举起手时却落不下来……

  “这时候,我就问导演:怎么办啊?公主又爱又恨,但肯定舍不得打驸马,怎样给她台阶下呢?”莫爱花说,“导演就表态,剧本上没有明说,你就自己发挥吧。”莫爱花琢磨许久,后来终于想出,让驸马郎抓住公主的手来打自己的脸。

  这个经典动作既使到了今天,还很受琼剧同行称道。

  莫爱花说:“戏剧角色要善于用内在感情带动外在动作,而不是用动作来带动感情;但一个动作要用得好才能表达情感,否则就会弄巧成拙。”莫爱花对演技自内而外、表里合一的艺术追求,对今天年轻一代的戏剧工作者来说,也算得上是一番经验之谈。

  今天的琼剧演员,可以通过影碟等视频资料,反复观看前人演出,不断推陈出新。莫爱花等老一辈就不一样了,他们甚至想听录音都不容易,更别说看到影像了。“看过名角的戏之后,全靠记忆,回来反复揣摩,但又不能盲目模仿和照搬,有些动作处理得不合理,也很生硬时,不能打动观众的心。”莫爱花如是说。

  本版照片均由陈耿翻拍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