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北京设计周正兴起一场革命 目的加强公众教育(图)

2011年09月29日 10:36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地坛公园“创意点亮北京”之“青年艺术100”展览吸引了大批观众。

  本报记者 李继辉摄

  (记者 李洋)“北京设计周正兴起一场革命。看吧,这变化会越来越快。”在昨天举行的2011北京国际设计周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的北京设计论坛主论坛上,米兰设计周主席斯丹法诺·博埃里兴奋地评价北京设计周。目前,世界各地共有80多个城市有自己的设计周(节),而北京设计周是其中第一个举办设计周(节)主席论坛的。伦敦、赫尔辛基、首尔、哥本哈根、米兰等5个国际知名设计周(节)的主席均应邀发表演讲,贡献自己的真知灼见。

  米兰设计周有着5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设计周。其现任主席斯丹法诺·博埃里非常看好年轻的北京设计周。“北京设计周正兴起一场革命,这变化会越来越快。因为北京聚集了丰富的设计力量,而且北京乃至中国富裕起来的人们对设计有巨大的需求,这带来了巨大的市场,而且,中国有非常多的中小企业投入到这个市场中来。”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郑曙旸则认为,北京之所以举办设计周和设计展,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加强公众的设计教育。他认为,创意的结合需要三个要素,设计师、公众的充分理解和企业的产业转化。这三者构成一个闭合的环。“但中国目前这个环还没有闭合,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教育还不到位。所以尤其需要设计展对设计做出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界定和论述。”

  赫尔辛基设计周主席卡利·考克曼根据赫尔辛基的经验提出,可以举办更多走进社区的设计活动。“我认为,设计是为城市的幸福感服务的。”他说,因此,赫尔辛基设计周推出了“艺术走向酒吧”活动,把音乐会送到人们的生活中去,而无需人们特地赶到音乐厅里欣赏。

  近年来掀起了世界创意产业风潮的英国,也有一个9年历史的伦敦设计周。其主席约翰·索瑞尔爵士说,全世界的创意产业占全球GDP的7%左右,已成为经济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也是社会充满活力的重要促成因素。创意产业带来的不仅仅是钱和工作岗位,同时也带来了国家和城市的身份感和文化的自信。

  与会的各国嘉宾还表示,北京国际设计周开幕虽然才短短三天,但已经让他们领略到了生机和活力。赫尔辛基设计周主席卡利·考克曼极力推荐751北京时尚设计广场和大栅栏西区。“751已经有非常好的基础。而在大栅栏的胡同里寻找那些设计展,就像经历一次设计冒险。”哥本哈根设计周主席美兰特·布朗南德也推荐大栅栏西街,“新与旧的对比,非常值得一看。”

  “创意点亮北京”吸引10万人参观

  “75后”艺术创作受追捧

  (记者 李洋)昨晚,伴着激昂的鼓乐,2011北京国际设计周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设计之旅”板块的重要活动,“创意点亮北京”文化艺术周在地坛公园落下帷幕。一周内,十余万市民前来参观了绚丽的国际灯光创意秀,欣赏了100位青年艺术家的新锐作品,也领略了3D大片的魅力和创意集市的趣味。其中,汇聚了100位1975年以后出生青年画家作品的当代艺术展甚至因为参观者太多而不得不采取限流措施。

  “青年艺术100——当代艺术展”第一次将高水平的架上绘画、雕塑、装置等当代艺术作品送到市民身边来展示。100位青年艺术家来自北京、西安、沈阳等地,他们分散在各个城市的艺术集聚区里,绝大多数还没有与画廊签约,其作品只是偶尔在综合展览会上才能与公众见面。为了给年轻人一个机会,周春芽、张晓东等当代艺术大家组成的艺委会,将他们纷纷“挖”出来,推到公众面前。

  展览在地坛公园拜台内搭建了一个1600平方米的临时展厅。没有警戒线,没有玻璃罩,一件件艺术品要么悬挂在半空,要么摆在身边,这种平易近人的展览方式,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而且,市民走近这些作品,发现它们并不像传闻中那么晦涩难懂。“一个拿着娃娃的小女孩,却有着和年龄不相符的表情,一定有原因。”一位中年男子看着雕塑《小公主》时不由评论起来,他的感觉很准确。《小公主》的作者是青年艺术家侯雯,她借作品表现了自己小时候常常冒出的奇怪情绪和对世界奇怪的看法。“再小的孩子也会有大人无法理解的想法和情绪,这些想法和情绪让他们有时候看起来充满矛盾。”侯雯解释。此外,平面设计“国挺制造公司”系列、雕塑“解·放”等,也清晰传达了作者的意图,让观众看后频频点头。

  据粗略统计,“青年艺术100”一周内吸引了上万人次参观,有些参观者甚至当场询问价格,希望将作品收至门下。超高的人气让“青年艺术100”的发起者、“艺术北京”掌门人董梦阳信心倍增。他说,让艺术走近公众,让公众享受艺术,始终是每个艺术从业者的心愿。一座城市,尤其是以“世界城市”为目标的北京,必须拥有浓厚的艺术氛围和让市民与艺术亲密接触的通道。

  “椅子情·椅子戏”展览开幕

  到清华长点坐椅子的学问

  (记者 陈涛)坐椅子也有学问?没错,尽管坐哪儿不是个问题,但如何坐得舒服却大有门道。昨天,作为本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的卫星展,由著名家具设计师朱小杰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椅子情·椅子戏”展览,便向参观者详解有关“坐”的学问。

  高低不同,颜色、造型各异的椅子看似凌乱地摆放在清华美院4号展厅里,它们都静静地等待着自己的座上宾。在朱小杰看来,进入近现代以后,脑力劳动越来越重要,当人们的生活空间被高度简化到从一把椅子再到另一把椅子时,椅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场所”。日本建筑学家隈研吾就曾经在《十宅论》中写到他称为“咖啡吧派”的一类人特别偏爱椅子,就是因为一把椅子便可以营造出自我表演和自我审视的舞台式空间效果。

  有人曾说过,椅子自身就是一部设计简史,从它们的造型能够看出审美趣味、产品技术、原材料和社会潮流方面的种种变迁。朱小杰此次带来的近百张椅子如此令人着迷,不仅因为它们在材质和色彩方面有非常大的表现空间,还因为它也是人体工学、铆接技术和象征主义的完美结合体。风格上,有的极致简洁,而另外一些却又浓烈热情;而造型上,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到让人惊叹。

  现场一些参观者实地体验后,称赞朱小杰设计的带有温和曲线的木质椅不仅能让人们坐得舒服,还能满足人在落座后找寻到温暖的心理诉求。朱小杰告诉记者,一些椅子就是为当前这个数字时代量身定做的。“不过,不管椅子的设计如何乱花渐欲迷人眼,对于那把将要与之长相厮守的椅子,选择的最终标准恐怕只有一个——舒服。”朱小杰笑道。

  据悉,“椅子情·椅子戏”展览将展至10月7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