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科学补习所:湖北第一个革命团体

2011年09月29日 16:31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科学补习所:湖北第一个革命团体 

  严昌洪

  以补习科学的名义掩护革命

  曹亚伯、吕大森、胡瑛、张难先等人认为要革命非运动军队不可,而要运动军队,非亲身加入军队不可。于是张难先、胡瑛毅然投身工兵营,每天在士兵中宣传革命道理,秘密散发革命书刊,经常利用饭后在操场散步的机会,对士兵们讲述满人压迫汉人的故事,以激发其反满情绪。

  湖南人胡瑛当时年少倜傥,善于言辞,听其演讲者,莫不感动。1904年(光绪三十年)6月,张难先、胡瑛与同营的朱元成、陈从新、雷天壮、陈教懋、毛复旦、李胜美等,以及学界同志吕大森、欧阳瑞骅、曹亚伯、时功璧、康建唐等,在武昌斗级营同庆酒楼开会,发起组织机关。大家商议组织定名为“科学补习所”,以补习科学的名义迷惑官府耳目,掩护革命活动进行。

  会上共推湖北建始人吕大森起草章程。吕大森时为武高等学堂高材生,性情豪放,有胆有识,曾在拒俄运动中,鼓动数百学生集会曾公祠,并登台慷慨演讲,直斥政府昏瞆,激昂壮烈,轰动江汉间。吕大森拟好章程,由胡瑛、朱元成、康建唐、张难先审查,并在会上通过。

  7月3日,科学补习所正式成立,设机关于多宝寺街时象晋宅中,共举吕大森为所长,胡瑛为总干事,曹亚伯任宣传,时功璧任财政,宋教仁任文书,康建唐任庶务。该所在报上公开公布章程:“学界同志于正课毕时思补习未完之课,故名补习所”。其宗旨为“集各省同志取长补短,以期知识发达,无不完全”。但会员们却在心中牢记“革命排满”四字。

  科学补习所成立后,一面进行革命宣传,一面将知识青年输入新军。根据公布的章程,科学补习所负有帮助愿入学堂及愿入军营者实现愿望的责任,于是,有志从军的青年士子和会党成员在科学补习所的帮助下,纷纷投入军营。

  湖南起义 湖北配合

  在此之前,黄兴于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回国运动时,曾经路过武昌,在他当年就读的两湖书院演说革命,并与湖北革命同志约定由湘省发难,湖北响应。

  据欧阳瑞骅《武昌科学补习所革命运动始末记》中所言,科学补习所建立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实行黄兴的革命计划。因此,科学补习所成立后,吕大森、胡瑛亲赴长沙,与湖南方面取得联系。吕大森在舟过洞庭湖时还得诗句“此行好借长风便,鼓起人间革命潮”。

  他们住在黄兴家中,参加了华兴会的会议,会议确定了湘省起义计划,预定1904年(光绪三十年)11月16日乘慈禧太后七十寿辰之机举事,并请湖北同志配合行动。胡瑛被举为鄂分部总理,吕大森为蜀省及施南分部总理。

  吕、胡回汉后,科学补习所成员一致表示赞同,并积极进行筹备工作。因所务进展甚速,多宝寺时象晋寓所已嫌狭窄,不敷应用,便由干事欧阳瑞骅租赁魏家巷一号房屋迁居。时补习所成员曹亚伯已在长沙中学任教,就被推为湘鄂联络员。两省革命同志共同筹措起义经费和饷械,补习所印制了军用票三十万张,以备起义时两省之用。

  时值学校放暑假,曹亚伯回汉,补习所开会讨论进行方略,决定派吕大森、康建唐赴施南,何季达赴荆宜,联络会党;宋教仁赴长沙,与华兴会、东文讲习所(该所系华兴会创办,设在长沙小吴门正街,借教授日语、算学为名,作为培训会员和秘密联系据点)接洽;武高等学堂由刘熙卿负责推动;文普通学堂由欧阳瑞骅负责;马队由刘静庵负责;工程营由张难先负责。其余各校各营,均有负责干事。其分配之枪械由胡瑛、王汉赴江西湖口起运来鄂。

  湘省谋泄 成员星散

  计划既定,党人按照指派职务积极进行间,不料湘省谋泄。

  湖南巡抚陆元鼎派军警围其机关,逮捕党人,并搜得文件,得知湖北科学补习所为同谋,即电湖广总督张之洞进行搜捕。

  科学补习所先得黄兴电报,已知事泄,就由胡瑛、王汉等把运回的枪械移藏于汉阳鹦鹉洲,刘静庵销毁所中文件名册,张难先通知各同志速避。

  10月28日夜,军警围所搜捕,一无所获,仅将房东逮去。房东在审讯时供称:“赁房者为文普通学堂学生欧阳瑞骅,至彼辈所作何事,小人丝毫不知。”

  当时主持学务的是梁鼎芬,他见此案牵连学校,又无其他主名,恐怕案情扩大,不利于己,不利于张之洞,就在张面前大事化小,建议从轻处置。

  张之洞也怕事态扩大,影响自己,也未深究,将欧阳瑞骅及宋教仁二人开除学籍了事。至此,科学补习所被迫停止活动,成员星散。

  科学补习所虽然只维持了几个月的时间,却为后来革命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所以时人称科学补习所“诚鄂省最初之机关”,“为吾鄂党团之首基”。

  科学补习所虽已停止活动,其成员却未停止革命行动,于是便有了年底王汉谋刺铁良的事件发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