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儿童文学国际出版:警惕文化输出“单相思”

2011年09月30日 13:32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孟绍勇

  中国儿童文学出版的国际视域,笔者认为,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出版的世界性和国际竞争力。前者强调中国儿童文学出版需要与世界接轨,把国外的优秀作品第一时间介绍给国内读者,做到内容同步化、形式一体化、阅读全球化,让中国儿童文学出版跟上国外先进的脚步,汇入世界潮流。后者则更着眼于中国本土原创儿童文学在国际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着眼于本土作品走出国门后的接受程度,以及如何得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孩子们的喜爱和认同,并进而凸显其应有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应该说,近年来中国儿童文学出版与世界接轨的内在要求越来越强烈,也有不少有识之士付诸积极行动,但中国儿童文学出版要真正具有国际视域,一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厘清。

  及时引进不等于具有国际视域

  进入新世纪后,引进版儿童文学成为国内儿童文学出版的主流。《哈利·波特》、《冒险小虎队》、《鸡皮疙瘩系列》等超级畅销书的成功,反映了国内出版界对于国外优秀作品的敏感和中国儿童文学出版的国际化诉求,也直接激发了更多出版社引进国外儿童文学作品的力度。一时间,“全球同步出版”成为引进版儿童文学图书最能吸引读者眼球的宣传语。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国际大奖小说》、《彩乌鸦系列》、《双桅船经典童书》等图书的推出,也的确产生了具有号召性的市场表现力。

  然而,回过头来看前几年的儿童文学引进热,多数作品的乏善可陈不仅没有体现出国内儿童文学出版更加自觉的国际视域,反而更真切地暴露了一些出版社或编辑想一夜暴富的浅薄心态。如果我们去仔细分析那些引进后昙花一现的作品,其不成功的原因可谓多种多样:有的本身质量存在瑕疵,有的进入中国后水土不服,还有的出版操作不当或宣传营销不对路……这些问题有战略上的,有思路上的,更有细节上的。读者不买账,恰恰说明了中国儿童文学出版即便在更容易体现国际视域的引进版中,也与我们的初衷有相当遥远的距离。

  偏爱少数畅销作家不利于“走出去”

  近年来,中国儿童文学出版迎来了历史上的黄金期,但是从另一个侧面也折射出在图书市场日益复杂的今天,中国本土原创儿童文学出版正在以大步迈进的方式显示着自身的繁荣,业界部分人士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也充满乐观情绪。

  但在笔者看来,这些为数不多的畅销书作家还远没有肩负起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的责任。只要看看目前市场上本土原创儿童文学图书的构成,就让人不由得感到气馁。据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统计,在2011年儿童文学选题中,涉及杨红樱的108种、曹文轩64种、伍美珍52种、秦文君45种、沈石溪44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少数老面孔独霸天下的局面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更加集中。如此多的出版社对少数畅销书作家过分偏爱,我们不免为他们感到些许担忧——不要说在如此榨取下作家们江郎才尽是迟早的事,他们的身体状况又如何能够应付这样竭泽而渔式的消耗。

  事实上,从形形色色、眼花缭乱的改编本、美绘本、评点本、注音本中,大家已经看到了作家们创作的乏力与疲态。我们知道,是出版、作者、读者共同催生了文学经典。中国本土原创儿童文学要走向世界,发现和培养更多的年轻作者,推出更多的优秀作品,避免出版中简单、恶俗的跟风,出版的责任可谓大矣。

  警惕文化输出“单相思”

  进入全球化时代,各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已经不可避免。在大力提倡引进国外优秀作品的同时,把原创儿童文学作品推向世界,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小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了解中国儿童文化,是中国儿童文学出版具有国际视域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不仅关涉中国出版产业海外市场的拓展,关涉中国童书如何进入大出版时代,更关涉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然而,出版“走出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乐观。在版权输出中,国外读者却似乎对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文化类和成人文学类图书更感兴趣。

  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对国外读者而言,他们要了解的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古国,而不是正在汇入全球化大潮下的中国。业界向来主张“童心无国界”,但如果再强调“作品有性格”,可能更有助于我们的产品具有世界性素质。这些年我们输出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曹文轩对于中国孩子心灵成长的记录和关注,杨红樱对于特定年龄段学生生存状态的描摹与展示,沈石溪笔下动物的勇猛与忠诚等恰恰在“本土”与“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中国儿童文学凭借自身的魅力和经验,汇入了世界儿童文化千差万别的苍茫之河。

  中国儿童文学出版的国际视域,已经成为业界共识。除上述提到的问题外,具体操作中可能还会遇到作品翻译、文化差异、知识产权、国际合作规则等诸多问题,需要业界沉着、勇敢而又应对得法。只有我们准备好了并扎扎实实地工作,中国儿童文学出版走向世界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作者系希望出版社副总编辑)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