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从广西河池学院看:高校如何引领地方文化发展

2011年11月24日 11:32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高校如何引领地方文化发展

  ——广西“河池学院文化现象”透视

  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高校如何发挥作用?广西河池学院让办学与发展当地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相得益彰,既创新了人才培养,又在服务地方中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被誉为“河池学院文化现象”。

  作家的摇篮

  青年作家东西、凡一平等在文坛名声渐响;黄土路、王卓等屡次跻身广西签约作家行列;何述强摘得广西青年文学奖……这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文学新军,来自同一个摇篮——河池学院。

  河池学院文学社团异常活跃,学生创作热情很高。东西、凡一平等人就是在社团和校内文学刊物中“摔打”出来的。学校还“引水肥田”,组织召开桂西北作家群研讨会、诗歌节等大型研讨交流活动,提升学校文学创作氛围和品质。

  与此同时,河池学子还创作出大量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草根诗歌、散文、小说,结集出版了《大山鸣泉》、《红水河的回声》等多部学生文学作品集。出自学生之手、反映村民自治现状的十万多字的报告文学,曾在《宜州文学》上连载。据统计,中文系学生每学期在各级报刊上发表的作品量均在300篇以上,有的获国家级文学奖,有的还选入年度文集。

  民族文化研究的基地

  中国第一个村民自治组织诞生于河池学院所在地广西宜州。学院发挥地缘和历史资源优势,建立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桂西北调研基地,开展社会调查、进村挂职等实践活动。学院还首创“村民自治在广西”思想政治教育特色课程,对学生进行民主法治观教育。

  在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研究基地支撑下,河池学院挖掘整理出竹连球、打陀螺等红水河流域民间传统体育运动,编写出教程,引入高校课堂。一系列研究、传承民族体育运动专著和论文相继问世,引起学界关注。

  作为桂西北文化研究的重镇,河池学院民族文化研究与服务地方发展深度融合。先后与地方政府联合举办了刘三姐文化、徐霞客、仫佬族文学、韦拔群精神等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出版《仫佬族史》、《韦拔群精神论》等著作(文集)。

  传播民族文化的平台

  “粤西文人与文献研究”、“河池文化散文”,这些民族文化特色专栏,是河池学院学报、院报的常设专栏,早已成为人们了解桂西北民族文化的窗口。

  白裤瑶、仫佬族、毛南族等个性鲜明的民族音乐、舞蹈,如一颗颗珍珠洒落在桂西北的大地上,浸润着民族神韵的河池学院师生。白裤瑶舞蹈《白白的裤子 黑黑的哥》、壮族舞蹈《唱山歌》、彩调剧《养蚕妹招亲》……在全国及广西的大学生艺术展演上屡获大奖。根据毛南族民歌创作的多声部大合唱《花竹帽·柳啷咧》,获得中国民歌合唱节女声合唱组金奖;反映当地瑶族人民生活原型编排的舞蹈《背篓·瑶人》,参加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获优秀表演奖。

  桂西北民族文化之花,就这样在河池学院师生的一次次展演中,由地方走向全国。

  (本报通讯员 黄杰瑶 本报记者 刘 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