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北京湖广会馆恢复“赓扬集” 15元欣赏半天京剧

2011年12月23日 10:56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湖广会馆“赓扬集”千场纪念活动名家演出。于志强摄

  本报记者 牛春梅

  路过虎坊桥湖广会馆门前,人们的目光很容易被三块红底白字的“水牌子”吸引——它们像三团红彤彤的火焰,让人感觉到一丝暖意。不熟悉的人会以为这是普通的京剧演出广告,但老戏迷和票友们看到这三块牌子,都会从心底里感觉暖洋洋的——因为这是“赓扬集”票房的演出广告,是许多戏迷和票友心底里的最温暖的舞台。

  15元享受半天温暖

  “赓扬集”票房由清末名票王君直发起。1996年5月18日湖广会馆重张,次日这个古老的票房也被北京京剧院演员郭新生、李世英夫妇张罗着恢复了。从那以后,每周六都会有二三百名戏迷、票友聚集在这里度过一个“温暖”的上午,寒来暑往,其间从未间断过。明天它将迎来第1026场。

  “赓扬”二字取“继承发扬”之意,这15年来,“赓扬集”吸引了几十万人次的戏迷徜徉于皮黄流水之中。这样的人气能够坚持这么多年,一是因为来“赓扬集”的戏迷票友们既能欣赏到来自京剧名家的精彩唱段,又能亲自登台一展风采;二是它一直坚持低票价,来这里听一上午戏,一张票只要15块钱。

  “赓扬集”负责人李世英说,之所以坚持这么低的价钱,是因为来这里的大部分观众都是退休的老人,很多人的经济都不宽裕,平时根本进不起剧场。当然这背后也不能不提湖广会馆的大力支持,这里对外出租场地的价格是半天26000元,但对“赓扬集”却只要1000元。湖广会馆负责人霍建庆说,作为一个国有企业,湖广既要考虑成本核算,也不能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而且这里还是北京戏曲博物馆所在地,“‘赓扬集’也是湖广会馆的一块老招牌,无论将来这里怎么提升改造,都会为他们保留一个平台、一片净土。”

  冬天是“赓扬集”的淡季,280个座位,也有近200位办了月票的观众。冬天天亮得晚,很多戏迷都是摸着黑就从家里骑着自行车奔着这点儿来的。

  名角名票都舍不得

  在许多专业演员的眼里,这里也是一块难以舍弃的阵地。早年间,谭鑫培、余叔岩、梅兰芳都在这里演出过。如今,梅葆玖、梅葆玥、谭元寿、刘长瑜、张学津、冯志孝等当代名家,也都登上过“赓扬集”的舞台。

  北京京剧院优秀演员杨少彭自从1997年从学校毕业以来就坚持来这里演出,对“赓扬集”有着深厚的感情。刚毕业时,年轻人在剧院上不了戏,李老师就打电话让他来这儿锻炼锻炼,有不少戏迷都是通过这个舞台认识了他;如今已经成为著名京剧演员的他,不愁上不了戏了,可是李老师一打电话,只要没有别的演出他准去,“‘赓扬集’既锻炼了我,又让我得到了戏迷的肯定,那些老戏迷就指着这点儿乐趣呢,我不能让他们失望!”国家京剧院的年轻演员唐禾香也是这里的常客,她是这里观众最喜欢的花旦演员。

  对于许多票友而言,这里就是最大的舞台。86岁的票友刘文忠老人,为了来这里参加活动,经常要跟家人拌嘴,家人担心高龄的他大冬天骑自行车从刘家窑到湖广会馆太不安全,可他总是坚持要来。“要是都像你们这样一刮风下雨的就不来,那票房还怎么办下去?”这些老人的执着和坚持,常常让李世英的眼眶发紧、鼻子发酸。“赓扬集”不仅有86岁的刘文忠、83岁的薛丰年,还有分别从3岁、5岁就开始在这里开唱的郁露、何思凝。郁露刚来的时候,还够不着话筒,李世英就半跪在舞台上替她举起话筒。

  十几年下来,“赓扬集”不仅培训了许多名票,还有不少人从这里走进了国家院团、专业院校。何思凝从这里唱到央视的舞台,曾获得央视票友大赛的金奖,又凭着京剧特长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戏曲学院昆曲表演专业的男旦演员刘欣然就是从这里唱进了专业院校;国家京剧院的男旦演员刘铮,也曾经是这里活跃的票友,最后“下海”成了专业演员。

  苦也“赓扬”乐也“赓扬”

  今年已经66岁的李世英,是个乐观的老人。她不愿意多说自己经营“赓扬集”的苦处、难处。她只说,“每一次与他们相聚,都让我感觉又幸福又感动!”

  但他们老两口仅凭着对京剧的热爱,不求名、不求利地坚持了这么多年,怎么能不难呢?别看每周只有半天的活动,却占据了他们生活中大部分的时间。每周一,为了掌握周六上午有哪些专业演员有空,老两口都要到北京京剧院查看当周的演出安排。接下来,就是打电话约角儿。最多的时候,要打上几十个电话,才能把角儿全部约齐。李世英笑着说,自己天天都在“刷面卡”,凭着自己的这张脸、在梨园行的好人缘支撑着这里的演出。为了请别人时好说话,人家找她主持婚礼什么的,她从来不提钱的事。演出当天,他们老两口加上闺女郭震子和一些票友志愿者,早早就来到剧场摆桌椅、打水、卖票……演出开始后,李世英在台上主持,郭新生和郭震子在台下依然要不停地忙活。

  观众花20元可以给演员献一盆花,作为负责人李世英也可以分得其中的一部分收入,但她为了照顾演员的心情,经常自掏腰包给那些没人买花的演员来几盆。有戏迷心疼李世英两口子不容易,就催着她涨门票,可李世英总是一笑了之。

  有时,他们也累,也有退缩的心情。今年夏天,“赓扬集”演出一千场的时候,他们想过用这个圆满的数字画个句号。可是一提到要是湖广会馆装修,“赓扬集”就得停下来的话,有些老戏迷当时就能掉眼泪。有一位老戏迷,在临终时还嘱咐儿女,他走后,把“赓扬集”的月票和实况录音的磁带烧了,他到了那边还要听京剧。“我们怎么能忍心不干?”李世英说。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