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宫剧热”中的电视“虚火”

2011年12月23日 20:00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宫剧热”中的电视“虚火”

  作者:赵晖 

  ◎纵观“后宫剧” ,大体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架空生活,以男女情爱为叙事主体的纯情偶像剧;而另一类则是描摹后宫权色欲望图景的作品。

  ◎部分“后宫剧”从虚构的电视剧演绎到现实生活,挑战着现代人的审美底线,同时也瓦解着现代人的道德自律。

  ◎《后宫·甄嬛传》还是本着比较负责的历史态度去演绎“后宫”这个众说纷纭的题材的,甚至带有一定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我们先不说“后宫剧”引发的社会问题、教育问题和历史观问题,单就该类电视剧的创作而言,其表现出诸多不容回避的硬伤。“后宫剧”的创作存在故事撞车、题材同质、情节抄袭,甚至剧名雷同等问题。“宫剧热”背后实质隐藏着中国电视剧的“虚火” ,表现出中国电视节目的原创力匮乏,题材“一窝蜂” ,类型同质化,创作低俗化等问题。纵观“后宫剧” ,大体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架空生活,以男女情爱为叙事主体的纯情偶像剧,这其中上演的大都是痴男怨女的情感生活,诸如穿越剧《宫》 《步步惊心》等;而另一类则是描摹后宫权色欲望图景的作品,这类戏不惜笔墨地将血腥、阴谋进行到底,诸如《唐宫美人天下》 《武则天秘史》《后宫》等。

  对于第一类“后宫偶像剧”而言,大体是用影像叙事的游戏来满足现代人对情感渴求的意淫。当消费社会中的女性被幻化成欲望符号时,真情便成为这个时代最大的奢侈品。“后宫偶像剧”就是抓住了现代女性的情感困惑,穿越历史的尘埃,试图借“后宫”的壳为那些寻觅爱却不得爱的现代女性寻求情感慰藉。比如,湖南卫视的《步步惊心》就给平庸的现代白领女性张晓一次穿越的机会,让她穿越到了清朝雍正年间,摇身一变成为出身显赫的马尔泰·若曦。于是,这个来自现代社会的小女子与众阿哥们上演了人世间至情至性的情感大剧。最后,被爱折磨得心力交瘁的她不得不重返现实生活。此类琼瑶言情剧式的“后宫偶像剧”弥补了现代人情感的饥渴,受到年轻“宫剧控”的追捧。

  第二类后宫戏主要是“后宫阴谋戏” 。这一部分剧将注意力放在女人间的明争暗斗上。在“后宫阴谋戏”里,编导演将女人赤裸裸地演绎成权色交易的商品符号,而这些女人在后宫中的争风吃醋和阴险毒辣说白了都是为了达到欲望的顶峰。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男人与众多女人的情感纠葛”在后宫的激情上演。这些戏大都对后宫嫔妃制度不做任何批判,管你皇帝多大年纪多少嫔妃,而每个女人都梦想着能有机会在后宫博得宠爱之名。“后宫阴谋剧”要么是讲述宫女变女皇的钱权色交易,要么是讲述爱恨情欲交加的“宫心术” ,总之,血腥、暴力、阴谋轮番轰炸。众宫女披着历史的外衣,操纵着虚无缥缈的情色游戏,在“后宫”这个妻妾成群的名利场上演绎着尔虞我诈、陷害残杀、情海仇杀的惊悚故事。这些“后宫戏”大都格调低下,情节雷人,人物相似,甚至有些剧还专门追求“语不雷人戏不休”的恶俗境界。比如《武则天秘史》与《后宫》这两部写武则天的戏堪称“史上最大尺度宫斗戏” 。《武则天秘史》一开篇床戏、裸戏、乱伦戏就轮番上阵,以“重口味”博得受众眼球。那段流传网络的神曲更是雷得不行,“14岁那年我进了后宫, 24岁那年我削发为尼, 30岁那年我失去亲生女儿, 32岁那年我成为大唐皇后” ,剧情弱智,台词雷人,有网友惊呼:“ 《武则天秘史》一开始就雷倒我,各种装嫩,而且感觉就很色情。 ”还有网友调侃,剧名应该改成《武则天乱史》 :“编剧也太敢写了,导演也太敢拍了,越离谱的桥段越拍,够劲爆啊! ”香港导演澄丰在谈到其创作初衷时就说,“我们不是照着历史事实来拍电视剧,没有交代历史的意图,只是娱乐大众而已,大家都要多点娱乐精神。 ”“我们也是想表达唐朝的一些风貌,而且后宫的确挺乱的,你往后看会觉得更乱! ”有了这样的创作意图,“雷人”直至“雷死人”当然就是必然选择。而另一部写武则天的《后宫》也好不到哪去,其宣传口号就是“比《宫》更《步步惊心》 ” 。这部剧确实看得让人心惊肉跳,先有明宪宗爱上大自己17岁的万贵妃的“姐弟恋” ,后有太监与小宫女的“对食” ,着实让人作呕。

  可是,就是如此这般的“后宫剧” ,却在收视率上斩获桂冠。一时间,宫女、皇妃、阿哥大受一些“宫剧控”的宠爱。甚至,有人在QQ上设立了“大清后宫” 、“康熙年代”等一系列的后宫QQ群,而每个“后宫群”的“现代宫女”不下百人。“后宫群”里还设立了陷害戏、交锋戏、请安戏、帝妃戏、侍寝戏等宫女晋升环节,这不免延续了“后宫戏”的“宫心术” 。“后宫剧”从虚构的电视剧演绎到现实生活,挑战着现代人的审美底线,同时也瓦解着现代人的道德自律。

  “宫剧热”将中国电视的“虚火”烧到台面,这“虚火”不仅表现在电视台和电视制作机构在电视节目原创力的乏力上,同时,更为表现出中国电视在消费社会中的角色迷失。“唯收视率论”将各大地方电视台拖向一个无形的“后宫” ,地方频道为了赢得高收视率,不惜制造和播出庸俗的电视节目和电视剧。一些电视台已经越来越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承担感,逐渐沦为娱乐受众更愚弄受众的视听工具。这不仅是中国电视的悲哀,更是中国电视人的悲哀。我在这里并不是反对电视节目的娱乐性,而是说,这种娱乐应该是身心的愉悦。如果娱乐只泛化为注重感官的刺激的追求,而忽略了心灵家园的净化,那么,这种娱乐无疑就是精神毒品。所以,我也并不是反对“后宫剧“的创作,相反,我们不能因为一些电视剧的“雷人”就废除此类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而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历史情怀和怎样的审美境界进行此类题材电视剧的创作。

  其实,“后宫剧”的创作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比如《懿贵妃》 ,以及后来比较有名的《武则天》 《大明宫词》等等。这些剧有别于现在某些“剧情狗血又虐心,历史错误层出不穷”的后宫戏,当时播出的时候受到了诸多美誉。说到底,后宫戏的创作关键在于以怎样的历史情怀去演绎后宫那段跌宕风云的传奇故事。

  最近,郑晓龙的《后宫·甄嬛传》正在上演。这部戏还是本着比较负责的历史态度去演绎“后宫”这个众说纷纭的题材的,这部剧甚至带有一定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有的网友说“看了这部戏,我再也不想回到古代了。 ”《后宫·甄嬛传》将“后宫”定位为人性异化的魔窟,纯真在这里变质、善良在这里迷失、美好在这里毁灭,后宫成为戕害女性身心健康的牢笼,其表达了对后宫嫔妃制度的控诉。这就有别于很多失去根基“唯爱情至上” 、“唯权力至上”的“后宫剧” ,可以说,这部剧具有很强的文化批判内涵。

  当然,不管郑导愿不愿意,这次他的戏赶上了“后宫剧”的风口浪尖。但是,正是这部误打误撞入“后宫”波澜中的《后宫·甄嬛传》却以历史的反思精神和文化批判姿态引领了“后宫剧”的创作方向,踏出了一条走出“后宫”阴霾的路径。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