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东方幻想 《狐妖小红娘月红篇》让漫改剧有文化质感

分享到:

传统文化融入东方幻想 《狐妖小红娘月红篇》让漫改剧有文化质感

2024年05月24日 12:23 来源:北青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传统文化融入东方幻想 《狐妖小红娘月红篇》让漫改剧有文化质感

  5月23日,古装跨爱结缘剧《狐妖小红娘月红篇》于爱奇艺独家上线。该剧凭借极具中国传统文化质感的服化道、引人入胜的剧情、新颖鲜活的角色以及强大的主演阵容迅速吸引众多观众观看,成为近期热播剧集。

  《狐妖小红娘月红篇》是顶级国漫《狐妖小红娘》真人影视化的首部作品,由龚宇、侯晓楠、王一栩、张宇成担任出品人,王晓晖、侯晓楠、林珊担任总监制,戴莹、王一栩、张宇成担任总制片人,麦贯之、杜林执导,杨幂、龚俊领衔主演,郭晓婷、魏哲鸣、胡连馨、温峥嵘特别主演,三个单元情缘分别由祝绪丹、杨仕泽;陈瑶、茅子俊;陈都灵、张凌赫倾情加盟出演。讲述了人与妖冲突不断的世界中,涂山狐族心怀大义的当家涂山红红(杨幂饰),与东方家后人东方月初(龚俊饰)相遇相爱,为守护挚爱之人和维护六域和平,历经千难万阻的故事。

  选角和剧本下了功夫

  作为一部根据顶级国漫IP改编的作品,有原著成千上万的粉丝基础,故事和人物很多年轻观众都很熟悉。剧版制作方非常用心,在演员选取、人物造型和剧情走向上,总体尊重原著,同时有自己的坚持和自身的特点,符合剧集观众的审美需求和观赏习惯。

  无论是杨幂饰演的涂山红红、龚俊饰演的东方月初、还是郭晓婷饰演的涂山雅雅、魏哲鸣饰演的傲来国三少、胡连馨饰演的涂山容容等一众主演,除了在颜值上非常亮眼之外,对于角色的演绎也都很出色,即便是扮演小东方月初的小演员,也令人印象深刻。从目前已播出的剧情来看,故事在尊重原著基础上的改编也很合理,看得出来制作方在选角和剧本上都下了功夫。

  演员是否合适、剧本是否合情合理,是一部剧能否成功的基础。尽管刚开播不久,但从这两个方面来看,《狐妖小红娘月红篇》的剧作基础是扎实的。

  传统文化融入东方奇幻

  不过,更吸引笔者的是该剧别具匠心地将包括非遗元素在内的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剧中主要角色的服饰道具中,融入到这个东方奇幻故事之中,有了中国古典文化的质感和厚重感,难能可贵。

  比如,涂山红红的外袍运用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吴罗织造技艺、狐狸面具采用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涂山红红头戴的绒花饰品也融入了南京非遗元素,有祈福、辟邪,寓有吉祥、祝福之意。剧中置景采用了源自唐朝、有“中华第一灯”之美称的仙居花灯,这种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又如,剧中涂山的山体造型取材于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剧中的建筑和服饰设计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元素,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和服饰特色。剧中多彩灵动的造型设计,参考了唐朝前后期的装束特点,如花钿、发髻等,并在发饰细节上加入了现代元素,使得全剧兼具古典韵味和现代感。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狐妖小红娘月红篇》尽管是一部虚构的古装东方幻想剧,但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上做了很多诸如此类的大胆尝试,向观众呈现出一个既绚丽多彩,又具有中国东方美学质感的东方幻想世界,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荧屏上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了一次可贵的探索。

  打破世俗偏见的爱情

  爱情是《狐妖小红娘月红篇》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也是全剧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剧中有五对情缘,分别为涂山红红和东方月初、涂山雅雅和傲来国三少、布泰公主和石宽、律笺文和颜如山、月啼暇和胡尾生,他们的爱情尽管遇到的阻力各不相同,但最终都打破了世俗偏见,克服了千难万阻。

  其中,涂山红红和东方月初是妖族与人族跨越种族的爱情,涂山雅雅与傲来国三少矢志不渝双向奔赴的爱情,布泰公主和石宽和打破阶级差异的恋情,律笺文和颜如山是打破外貌差异之恋,月啼暇和胡尾生是打破职业身份对立的爱情,每一对恋人各不相同的爱情故事在丰富了剧情的同时,向观众传递了真爱打破世俗偏见的精神内核。

  《狐妖小红娘月红篇》在制作上精益求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剧情,讲述打破世俗偏见的真爱故事,传递了“打破世俗、冲破桎梏、为爱勇敢”的正向爱情观,提升了国产漫改剧的文化质感,是古装奇幻剧的一次有益尝试,是在新时代荧屏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性转化,值得肯定。

  优秀古装剧向世界呈现东方文化之美,一向是国产影视作品海外传播的重要内容。早在2017年7月,动画版《狐妖小红娘》就曾走出国门在日本播出。如今《狐妖小红娘月红篇》已于5月23日在爱奇艺海外版全球上线,覆盖全球190+国家和地区,该片翻译语种包括英语、 马来语、印尼语、泰语、越南语等11种语言,同时预计泰语配音、越南语配音、粤语配音陆续上线。助力中国传统文化出海,在海外讲述具有中国文化质感的爱情故事。

  胡建礼

  (本文作者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新媒体委员会秘书长)

  来源:北青网

【编辑:罗攀】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