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现代戏《秀色》首演引热议 2人中途退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河北梆子现代戏《秀色》首演引热议 2人中途退场
2009年02月25日 18:54 来源:河北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河北梆子现代戏《秀色》首演后引发热议

  2月21日至23日,根据中国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铁凝同名小说改编的河北梆子现代戏《秀色》在河北大戏院上演。该剧从舞台美术、音乐唱腔、表演风格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尝试,并由此引发了诸多争论。

  两名观众中途退场

  一部戏剧,创新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观众买不买账。从《秀色》首场演出的效果看,观众能够接受这样一部现代戏,因为90%以上的观众能够“坐得住”。据记者观察和在门口检票的工作人员介绍,总共有两名观众中途退场。记者采访其中一位观众退场的原因,他愤愤不平地表示:这样的创新难以接受,因为我都看不出它是话剧还是河北梆子了。

  和这位观众的意见截然相反的是一位姓王的河北科技大学学生。她认为,这部戏既有传统戏曲的特色,又有多时空的新颖样式的呈现,让人耳目一新,赏心悦目。“所有的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以前我对戏曲不感兴趣,只是有时候陪家里老人看一会儿。但《秀色》却吸引我一口气看了下来,它把我感动得泪流满面,我认为它是非常成功的一部作品。”

  首场演出结束后,记者采访了11名观众,其中有6名女观众表示是含着热泪看完演出的,5名男观众也对该剧给予肯定。他们的普遍感觉是:剧情很感人,舞美、灯光、音乐都很有新意,唯一的遗憾是缺少了河北梆子传统戏的大段唱腔,听起来不过瘾。

  “我们的理念就是创新”

  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王晓英是《秀色》的出品人,这位凭借话剧《醒悟》获得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话剧演员说:“我们坚持的理念就是改革创新,就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探索。”

  “我反对创新,我觉得河北梆子就应该保留传统戏曲的原汁原味。”一位自称最爱看河北梆子《大登殿》的观众说,现在许多戏剧在进行创新,但这种创新尺度太大,会对传统戏曲造成伤害。“就说《秀色》吧,里面用舞蹈来表现‘张二家的’献身,年轻人可能觉得很艺术,很美,但我就觉得很离谱,很别扭。这在传统戏剧中,是想都不敢想的。”

  《秀色》的导演、省河北梆子剧院国家一级导演马海燕说:“现在的观众是挑剔的。如果用单一的形式来束缚艺术的展示,那怎么能打动观众?《秀色》借鉴了话剧、歌剧、电影等艺术形式,并在音乐、舞美上融入了新的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从演出效果来看,它达到了震撼人心灵的目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王晓英说,在同作家铁凝协商改编《秀色》时,她曾这样嘱咐:我愿意为家乡戏的发展做贡献,但我提一个要求,就是别把小说原著的内在精神改没了。

  河北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张玉娟认为,铁凝的短篇小说《秀色》内涵丰富,而河北梆子《秀色》非常完美地对小说的内在精神进行了演绎。“这一改编,我认为是非常成功的。”张玉娟同时表示,传统戏曲情节太过拖沓,年轻观众不感兴趣,但《秀色》不一样,它高潮迭起,剧情紧凑,看完后让人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秀色》领衔主演许荷英被剧中人物深深打动,她说,我在彩排和演出中情不自禁地就沉浸在剧情中,每次我都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许荷英认为,一部艺术作品,尤其是一部现代戏,如果能够让观众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叹、思考、自省,那么它就是成功的。

  河北医科大学的一位河北梆子戏迷表示,能看进去,能有所感悟,那么这种创新就是比较成功的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从河北梆子的发展历史来看,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一直都在借鉴、吸收其他姊妹艺术的长处,所以《秀色》的这种创新我能接受。”

  本报记者刘成群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